[发明专利]鉴别复原乳和超高温灭菌乳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38179.0 | 申请日: | 2019-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07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刚;谭冬飞;朱丹;贾曼;苏美丞;王少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86 | 分类号: | G01N30/86;G01N30/3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刘桐亚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鉴别 复原 超高温 灭菌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鉴别复原乳和超高温灭菌乳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分别采集复原乳和超高温灭菌乳的乳样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数据,并分别提取两者的特征信息;b)建立分析模型,对特征信息进行分析,确定复原乳和超高温灭菌乳的差异性代谢物;c)构建鉴别复原乳与超高温灭菌乳的拟靶向代谢组学检测方法以筛查步骤b)中所述差异性代谢物,获得差异性代谢物的特征信息;d)基于步骤c)中获得的差异性代谢物的特征信息,构建PCA‑Class判别分析模型,并基于所述PCA‑Class判别分析模型实现对待测乳样的判定。该方法方便、灵敏、精确,能够实现对超高温灭菌乳和复原乳的快速自动化判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仪器分析、食品检验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鉴别复原乳和超高温灭菌乳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复原乳又称“还原乳”或者“还原奶”,是指牛奶经浓缩、干燥成为浓缩乳或者乳粉,再添加适量的水,制成与生乳中水、非脂固形物比例相当的乳液。由于复原乳是由乳粉勾兑而成,乳粉经过高温处理后,营养成分在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和糖类等方面与原料奶相比有较大的损失,特别是一些维生素、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含硫氨基酸、赖氨酸等损失严重,而纯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基本保存。
目前存在的以复原乳冒充鲜奶的做法,不仅降低了乳品的营养价值,而且严重侵犯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因此,研究合适的鉴别指标及完善复原乳的检测方法十分必要,既能够有效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又能够净化和规范乳品市场。
目前,检测复原乳的方法主要集中在热处理后所导致的热损害产物的检测方面,如乳品中的荧光物质、热变性蛋白以及美拉德反应产物(糠氨酸、乳果糖)等。已有的国标方法中,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酶解法检测液态乳中的糠氨酸和乳果糖的含量,这种方法检测周期长、前处理复杂、操作繁琐,而且上述两种指标容易受到储藏时间和环境的影响,很容易造成假阳性,不能适应大批量的抽样检测。因此,建立更加准确、高效地判别复原乳和超高温灭菌乳的检测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鉴别复原乳和超高温灭菌乳的方法,所述方法基于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方便、灵敏、精确,能够实现对超高温灭菌乳和复原乳的快速自动化判别。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鉴别复原乳和超高温灭菌乳的方法,其包括步骤:
a)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分别采集复原乳和超高温灭菌乳的乳样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数据,并分别在两者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数据中提取两者的特征信息;
b)建立分析模型,并对所述特征信息进行分析,确定所述复原乳和所述超高温灭菌乳的差异性代谢物;
c)构建鉴别所述复原乳与所述超高温灭菌乳的拟靶向代谢组学检测方法以筛查步骤b)中所述差异性代谢物,获得所述差异性代谢物的特征信息;
d)基于步骤c)中获得的所述差异性代谢物的特征信息,构建PCA-Class判别分析模型,并基于所述PCA-Class判别分析模型实现对待测乳样的判定。
可选地,步骤a)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采集数据的条件包括:
以流动相A和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
正离子模式下,流动相A为0.05v/v%~0.15v/v%的甲酸-水溶液,优选为0.1v/v%的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为0.05v/v%~0.15v/v%的甲酸-乙腈溶液,优选为0.1v/v%的甲酸-乙腈溶液;
负离子模式下,流动相A为3mM~8mM乙酸胺-水溶液,优选为5mM乙酸胺-水溶液;流动相B为3mM~8mM乙酸胺-乙腈溶液,优选为5mM乙酸胺-乙腈溶液。
可选地,所述梯度洗脱的程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81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