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门槛梁、车身及汽车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833182.3 | 申请日: | 2019-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1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 发明(设计)人: | 李启斌;姜大修;吴俊;欧天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门槛 车身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门槛梁、车身及汽车,该汽车门槛梁包括门槛梁本体和加强件;所述门槛梁本体的一端与车辆的A柱下方相连,所述门槛梁本体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加强件设于所述门槛梁本体与所述A柱下方对应位置处的中空结构内;所述加强件包括骨架和结构胶,所述结构胶设于所述骨架与所述门槛梁本体的内壁之间,所述结构胶能够膨胀以支撑所述门槛梁本体。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可以有效减少门槛梁的变形量,保证整车碰撞性能,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另外,采用塑料骨架和结构胶能够大幅降低门槛梁的重量,有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设计,并且可以节约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白车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门槛梁、车身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驾驶的安全性要求也日益提高。汽车的整车安全性能是反映汽车设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消费者心理的关键因素。车辆(尤其是乘用车)在交通碰撞事故中最大程度地减少乘员的死亡率和受伤程度是整车研发和制造的核心设计技术。在交通事故中,汽车受到侧面撞击的概率非常高,因此,如何在汽车受到侧面撞击时保证乘员的安全尤为重要。
汽车车身有三类立柱,从前往后依次为A柱、B柱、C柱。对于轿车而言,立柱除了支撑作用,也起到门框的作用。其中,A柱是左前方和右前方连接车顶和前舱的连接柱。在车辆碰撞过程中,A柱的结构强度在正面和偏置碰撞撞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A柱的结构强度直接影响乘员舱的结构完整性和乘员的生存空间。机动车车体通常具有沿车体纵向延伸以界定前后车门开口底部的汽车门槛梁结构,在车辆的侧面碰撞中,由于集中的应力,使得车身的门槛会严重变形。随着门槛变形程度增加,并且进入到车辆的中心填料的量会增加,使得乘员可能会受到更严重的伤害。因此,汽车门槛梁是车身的关键零部件,对于整车的结构强度、刚度及碰撞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汽车门槛梁结构是保障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重要结构。
汽车门槛梁通常被焊接至A柱、B柱和C柱的对应位置,A柱下部与门槛搭接的区域,由于焊接工艺的影响及设计要求,此处的结构较弱,搭接区域刚性与强度不足,吸能空间有限。整车在发生25偏置碰撞时,易出现A柱下部区域的门槛梁变形严重,导致侵入量过大问题,进而影响车辆的安全性能。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更改门槛截面或增加门槛壁厚的方式对门槛进行加强,这两种方式相对地都增加了门槛梁的重量,不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设计,且工艺较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改进的汽车门槛梁,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门槛梁,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汽车门槛梁在发生侧碰时,易出现A柱下部区域门槛梁变形严重,从而导致侵入量过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门槛梁,包括门槛梁本体和加强件;所述门槛梁本体的一端与车辆的A柱下方相连,所述门槛梁本体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加强件设于所述门槛梁本体与所述A柱下方对应位置处的中空结构内;所述加强件包括骨架和结构胶,所述结构胶设于所述骨架与所述门槛梁本体的内壁之间,所述结构胶能够膨胀以支撑所述门槛梁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门槛梁本体的内部还设有用于将所述中空结构细分为若干个空腔的传力梁,所述门槛梁本体与所述A柱下方对应位置处具有第一空腔,所述加强件设于所述第一空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骨架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空腔相适配,所述骨架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卡爪,所述骨架通过所述卡爪卡接于所述第一空腔的腔壁。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件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门槛梁本体与所述A柱贴合平面处的前后两侧,所述加强件的端部距所述贴合平面处的距离为60~100mm。
进一步地,所述骨架的内部沿所述加强件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呈“X”形。
进一步地,所述骨架的材质为工程塑料;所述门槛梁本体的材质为铝型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31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带锁扣及应用其的汽车
- 下一篇:电动汽车的充电唤醒系统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