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28710.6 | 申请日: | 2019-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18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孙斌;刘辉明;陈京钰;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盛广拓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2 | 分类号: | C04B2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100025 北京市密云区溪翁庄***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乳化 沥青 厂拌冷 再生 混凝土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凝土,包括旧沥青回收料、新集料、水泥、乳化沥青、水,还包括碳黑、橡胶粉,其中,旧沥青回收料、新集料的用量比为70‑75:10‑12,新集料包括粒径为20‑25mm的碎石Ⅰ、粒径为10‑15mm的碎石Ⅱ、粒径为10‑15mm的石灰石、粒径为5‑7mm的砂粒、粒径为5‑7mm的石屑、粒径为0‑5mm的矿粉;当以旧沥青回收料和新集料的重量之和为100份时,碳黑的重量份为0.5、橡胶粉的重量份为0.4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性能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具有提高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凝土的裹覆效果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生沥青混凝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增加,需要翻铺,维修的路面也日益增多,维修的路面也日益增多,旧沥青废料的回收再利用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是先将旧沥青路面材料运至拌合厂,经破碎、筛分后构成旧沥青混合料,旧沥青混合料配合一定比例的添加料形成新的沥青混凝土,利用新的沥青混凝土实现对路面的常温铺筑,构成路面结构层(常用作铺筑路面的基层和底基层);
添加料中的乳化沥青、水泥的掺量较低,在厂拌冷再生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沥青裹覆不均匀的问题,如果通过延长拌和时间,可能导致乳化沥青破乳加剧,如何控制破乳程度快速达到拌和效果的同时,避免出现裹覆效果差导致的花白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性能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凝土,通过配合添加碳黑、橡胶粉,并控制新集料粒径,有效增大物料间彼此接触面积,提高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凝土的裹覆效果。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性能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通过设计拌和筒,分腔室处理原料,提高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凝土的裹覆效果。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高性能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凝土,包括旧沥青回收料、新集料、水泥、乳化沥青、水,还包括碳黑、橡胶粉,其中,旧沥青回收料、新集料的用量比为70-75:10-12,新集料包括质量比为30:15:15:14:13:13的粒径为20-25mm的碎石Ⅰ、粒径为10-15mm的碎石Ⅱ、粒径为10-15mm的石灰石、粒径为5-7mm的砂粒、粒径为5-7mm的石屑、粒径为0-5mm的矿粉;当以旧沥青回收料和新集料的重量之和为100份时,碳黑的重量份为0.5、橡胶粉的重量份为0.45。
优选的是,通过试验确定水、乳化沥青、水泥的加入量。
一种高性能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计拌和筒,所述拌和筒包括:
筒本体,其顶面开口且横截面呈正方形,所述筒本体内固接水平板,以将所述筒本体分隔为上下间隔的搅拌腔和传动腔,所述搅拌腔的内侧壁设置为包括分别位于其四棱处的四个弧形部、位于任意相邻两弧形部间的平板部,所述弧形部的圆心角为90°,任意一个平板部与弧形部的连接处相对于该弧形部凹陷形成安装位;
主动力机构,其包括固设于所述传动腔的主电机、与所述主电机输出轴固接的主搅拌轴,所述主搅拌顶端密封可转动同轴穿过所述水平板位于所述搅拌腔内,所述主搅拌轴沿周向凹陷具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固设有单向轴承,所述单向轴承外周等间隔设置四个第一桨叶,所述单向轴承外周半径小于所述主搅拌轴的外周半径;
四个分隔板,四个分隔板呈十字交叉、且分别可拆设于所述主搅拌轴和所述平板部间,以将所述搅拌腔等分为四个预混腔,其中,每个分隔板沿远离单向轴承的方向固设有卡槽,四个第一桨叶可分别转动塞设与对应卡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盛广拓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盛广拓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287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