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穿越溶腔的深孔爆破装药方法及溶腔探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23523.9 | 申请日: | 201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09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尹;李保文;陈明;董雪;吴子文;闫建斌;杨康;刘绍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D1/08 | 分类号: | F42D1/08;F42D3/0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23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越 爆破 药方 探测 装置 | ||
1.一种穿越溶腔的深孔爆破装药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深孔包括上段炮孔和下段炮孔,在所述上段炮孔和下段炮孔之间存在有中部溶腔,通过深测获得所述中部溶腔的位置和深度;所述装药方法是:
在所述上段炮孔中,自上段炮孔孔口至上段炮孔孔底依次为孔口堵塞段(31)、上段炸药(32)和溶腔上段封堵段(33);
在所述下段炮孔中,位于下段炮孔下半段装填有下段炸药(42),在所述下段炸药(42)的顶面至中部溶腔(41)的底面,设置溶腔下段封堵段(43)对下段炮孔的孔口形成封堵;
导爆索(52)连通在上段炸药(32)和下段炸药(42)之间;
在所述中部溶腔(41)中设置支撑杆(61),由支撑杆(61)将间隔袋(62)支撑在上段炮孔的孔底部,使溶腔上段封堵段(33)在间隔袋(62)上得以支撑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溶腔的深孔爆破装药方法,其特征是:在炮孔中设置有竹片(63),所述竹片(63)贯通在上段炮孔、中部溶腔和下段炮孔之间,竹片(63)底端达到下段炮孔的孔底,竹片(63)顶端达到上段炮孔的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溶腔的深孔爆破装药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溶腔下段封堵段(43)和溶腔上段封堵段(33)的长度为0.5~1.0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溶腔的深孔爆破装药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溶腔下段封堵段(43)和溶腔上段封堵段(33)是以岩屑为材料,在炮孔对应段位上填充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溶腔的深孔爆破装药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间隔袋(62)是在尼龙袋内装入钻孔岩渣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溶腔的深孔爆破装药方法,其特征是:
设置导爆索(52)的长度为:溶腔上下壁之间的长度、溶腔上段封堵段(33)的长度、溶腔下段封堵段(43)的长度,以及伸入在炸药中的导爆索长度之和;导爆索(52)在两端各伸入1~2节炸药;所述支撑杆(61)的长度比中部溶腔(41)上下壁之间的长度大0.2~0.5m,支撑杆(61)的直径比炮孔直径小20~60mm;所述间隔袋(62)的直径比炮孔直径小10~3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溶腔的深孔爆破装药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1、将炸药逐节绑扎在竹片上,并将导爆索按设定的长度和位置共同绑扎在竹片上,将竹片连同导爆索和炸药插入下段炮孔孔底,完成下段炮孔的装药,形成下段炸药;
步骤2、在下段炮孔中,位于下段炸药的顶部通过填充形成溶腔下段封堵段;
步骤3、在中部溶腔中置入支撑杆,并由支撑杆支撑间隔袋,利用间隔袋实现上段炮孔与中部溶腔的分隔;
步骤5、在上段炮孔中,利用间隔袋的阻隔,形成溶腔上段封堵段,在溶腔上段封堵段的顶部装药形成上段炸药,并在上段炸药中设置起爆雷管;
步骤6、在上段炮孔中,位于上段炸药的顶部设置孔口堵塞段,完成穿越溶腔的深孔爆破装药。
8.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穿越溶腔的深孔爆破装药方法中的溶腔探测装置,其特征是:由测头和接长杆构成;所述测头具有一根中心直杆(21)和两根斜撑杆(22),所述两根斜撑杆(22)的顶端铰接在中心直杆(21)的顶部对称两侧,斜撑杆(22)的底端为自由端,在两根斜撑杆(22)之间设置弹簧(23);利用弹簧(23)的弹力使两根斜撑杆(22)能够顶撑开呈“人”字形状;并使两根斜撑杆底端在自由状态下张开宽度大于炮孔直径;所述接长杆(1)螺纹连接在测头上中心直杆(21)的顶端,形成中心直杆(21)的延长段;一根线绳(24)以其一端固定连接在其中一根斜撑杆的底端,其另一端依次穿过位于另一根斜撑杆底端的绳环、间隔设置在中心直杆上的绳环(26),以及间隔设置在接长杆(1)上的各绳环引出为牵引绳头,所述线绳(24)与各绳环为滑动配合,在所述接长杆(1)上设置长度刻度;
所述探测装置的测量过程为:
利用外力将两根斜撑杆(22)朝向中心直杆(21)收拢,并置入炮孔中;随着测头向炮孔深度方向上的移动,在弹簧(23)的作用下,斜撑杆底端紧贴炮孔壁,测量装置平稳下探;
由于中部溶腔的直径大于炮孔直径,当测头进入中部溶腔后失去炮孔壁的束缚,在弹簧作用下斜撑杆外扩;继续下探测量装置,当达到中部溶腔的底部时,测量装置无法继续下探;在测量装置不能继续下降时,第一次读取接长杆(1)上的杆长刻度值,即为溶腔底部深度读数;此时,提拉牵引绳头,使线绳处于刚刚紧绷的状态并保持;
随后将测量装置向炮孔外提拉,当测头达到溶腔顶端继续上拉时,由于炮孔直径较小,炮孔壁挤压使斜撑杆(22)朝向中心直杆(21)收拢,线绳随即由紧绷状态转而呈松垮;此时,第二次读取接长杆(1)上的杆长刻度值,即为溶腔顶部深度读数;将溶腔底部深度读数减去溶腔顶部深度读数即为溶腔的长度尺寸,实现炮孔溶腔位置和长度尺寸的测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大学,未经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2352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