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种曲制备的培养基及基以此的酱油种曲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823258.4 | 申请日: | 2019-09-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84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 发明(设计)人: | 荣秋亮;罗红刚;樊君;郭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23L27/50;C12R1/69 |
| 代理公司: | 51220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英<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 地址: | 62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酱油种曲 小麦秸秆 醋渣 酱渣 米渣 种曲 制备 预处理 培养基制备 回收利用 培养基 重量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种曲制备的培养基,包括经预处理的小麦秸秆、酱渣、醋渣、米渣,小麦秸秆、酱渣、醋渣、米渣的重量比为(2‑5):(2‑5):(2‑5):(1‑2)。利用该培养基制备酱油种曲,得到的种曲品质优异,并且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酱油种曲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酱油酿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种曲制备的培养基及基以此的酱油种曲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酱油是中国传统调味品,是以大豆、小麦、麸皮等植物蛋白及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添加种曲,经过通风制曲后发酵而形成具有特殊色泽、滋味和体态的调味液。种曲是生产酱油之本,没有优质的种曲,就不可能生产优质的酱油。目前酿造酱油的种曲一般选用米曲霉沪酿3.042作为菌种,以麸皮为原料,经过试管种、三角瓶种到扩大规模菌种共三代而成。
小麦秸秆是成熟小麦茎叶(穗)部分的总称。小麦秸秆由大量的有机物和少量的无机物及水所组成,其有机物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类的碳水化合物和少量的粗蛋白质,粗纤维约47%,粗蛋白约4%,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然而如今,秸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大多数情况下都被焚烧而污染环境。因此如何提高秸秆综合利用,增加其经济价值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酿造酱油在抽油后形成的副产物酱渣,其蛋白质、脂肪、纤维等含量丰富,粗蛋白约25%,粗脂肪约9.7%,粗纤维约13.5%;酿造麸醋的副产物醋渣粗纤维及粗蛋白含量丰富,粗纤维约36%,粗蛋白约9%;酿造料酒的副产物米渣蛋白质、纤维含量丰富,粗蛋白约27%,粗纤维约5.6%。然而,目前这些副产物一般作为饲料或肥料处理,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与现在倡导的能源循环经济不相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种曲制备的培养基,利用该培养基制备酱油种曲,得到的种曲品质优异,并且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酱油种曲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种曲制备的培养基,包括经预处理的小麦秸秆、酱渣、醋渣、米渣,小麦秸秆、酱渣、醋渣、米渣的重量比为(2-5):(2-5):(2-5):(1-2)。
一种用于种曲制备的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将小麦秸秆、酱渣、醋渣、米渣原料进行预处理;
(2)预处理后的小麦秸秆、酱渣、醋渣、米渣按照上述重量比混合均匀,灭菌。
其中,步骤(1)中,小麦秸秆原料预处理的方法为:将小麦秸秆切碎,粗细度控制在过20目筛的比例为35-40%,按1:1比例加水浸泡3-5小时后沥干。
进一步的,步骤(1)中,酱渣原料预处理的方法为:将抽油后酱渣进行脱盐处理,即酱渣按1:1.5比例加水,混匀并静置15-30分钟后压干,再按1:1比例加水,混匀并静置15-30分钟后沥干。
进一步的,步骤(1)中,醋渣原料预处理的方法为:将淋醋后的醋渣按1:1比例加水,混匀并静置15-30分钟后沥干。
进一步的,步骤(1)中,米渣原料预处理的方法为:将酿造料酒后的米渣压干,压干的米渣按1:1比例加水,混匀并静置15-30分钟后沥干。
一种酱油种曲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菌种米曲霉沪酿3.042传试管斜面培养基,恒温培养得到试管种;
2)再将斜面上试管种接种至三角瓶培养基,恒温培养得到三角瓶种,三角瓶培养基采用上述一种用于种曲制备的培养基;
3)将预处理后的小麦秸秆、酱渣、醋渣及米渣混匀,置于制曲机中灭菌,待冷却后接入0.3‰-0.5‰的三角瓶种,通风培养,最后收集种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232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