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杏鲍菇三萜类化合物纳米微胶囊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821861.9 申请日: 2019-09-02
公开(公告)号: CN112516113A 公开(公告)日: 2021-03-19
发明(设计)人: 江宁;柴智;李大婧;刘春泉;徐亚元;段续;周鸣谦;陈欢欢;宋江峰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主分类号: A61K9/52 分类号: A61K9/52;A61K9/51;A61K9/50;A61K36/07;A61K47/42;A61K47/36;A61P35/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0014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杏鲍菇 三萜类 化合物 纳米 微胶囊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杏鲍菇三萜类化合物纳米微胶囊制备方法,属于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本发明将明胶、海藻酸钠作为壁材,明胶与海藻酸钠比例为1∶1,壁材总浓度为1%‑3%,将超声波辅助浸提得到的杏鲍菇三萜类化合物作为芯材,按照芯壁比1∶1混合,采用超声波分散2‑4min,再在10000‑13000PSI压力下高压微射流均质2‑4次,然后调节均质溶液温度15‑50℃,调节pH值3.6‑6.0,再加入0.1‑0.3%转谷氨酰胺酶固化,然后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清洗,经过‑80℃~‑65℃超低温预冻6‑8h,最后在冷阱温度‑40℃~‑30℃,真空度25‑35pa,真空冷冻干燥46‑52h获得杏鲍菇三萜类化合物纳米微胶囊。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杏鲍菇三萜类化合物纳米微胶囊包埋率达到75%以上,载药量达42%以上,微胶囊结构比较完好,构成的微胶囊外表形状呈球形,粒径基本均一,囊壁无破碎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杏鲍菇三萜类化合物纳米微胶囊制备方法,属于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又名刺芹侧耳,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菌柄组织致密可全部食用,且菌柄比菌盖更脆滑、爽口,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和鲍鱼口感,被称为“平菇王”。研究显示,杏鲍菇不仅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亦含有多种活性多糖、抗菌多肽、三萜和甾醇类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极高的开发研究价值。特别是杏鲍菇中的三萜类化合物由于具有很强烈的“靶向杀灭”特性而引起科学工作者的兴趣。三萜类化合物(Triterpenoids)从结构上来说,是几个异戊二烯通过去掉羟基以后首尾相连接构成的物质,大多数的是30个碳原子,少数的含有27个碳原子的萜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存在的形式、结构和性质根据在大自然中的植物体或者生物体中的不同,可以被分为三萜皂苷及苷元和其他三萜类化合物(包括苦味素、树脂、三萜醇和三萜生物碱等)两大类别。据研究报道,三萜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化学反应活泼,结构独特,在保护肾脏和肝脏、抗菌、抗炎等方面很有价值,而且对于多种肿瘤如中枢神经系统和直肠癌、肺癌、乳腺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微胶囊技术是指将固体颗粒、液体微滴或气体作为胶囊的芯料,在其外部形成一层连续而极薄包裹的过程。微胶囊具有保护芯材物质免受环境影响,屏蔽味道、颜色、气味,改变物质重量、体积、状态或表面性能,隔离活性成分,降低挥发性和毒性,控制芯材物质的可持续释放等多种作用,目前该技术已经成为材料、化学、化工、生物和医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工作者的研究热点。纳米微胶囊,即具有纳米尺寸的微胶囊,粒径在1~1000nm之间,这是区别于一般微胶囊(粒径介于5~2000μm之间)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其颗粒微小,易于分散和悬浮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胶体溶液,并且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和缓释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杏鲍菇三萜类化合物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提取纯化和功能活性分析,如中国专利CN201010158330.5公开了一种从杏鲍菇废菌渣中提取三萜类化合物的方法,天津大学李嗣乾等发表了关于超声波提取杏鲍菇三萜类化合物工艺的研究论文,天津大学李娇妹等发表了关于杏鲍菇三萜类化合物提取纯化工艺及抑制肿瘤活性研究论文,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凡芸等发表了关于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杏鲍菇总三萜化合物工艺研究论文。目前,尚未有关于杏鲍菇三萜类化合物纳米微胶囊制备方法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杏鲍菇三萜类化合物纳米微胶囊制备方法。以杏鲍菇为原料提取其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得到三萜类化合物的甲醇提取物,再以明胶、海藻酸钠为微胶囊的壁材,三萜类化合物为芯材,采用复合凝聚法进行包埋。由于明胶溶解于冰醋酸后分子链上产生大量带正电荷的氨基,海藻酸钠溶于水后的分子链上有大量带负电荷的羧基和羟基,在静电力作用下,可以通过正、负电荷吸引形成聚电解质膜,进而在高压微射流作用下对经过超声分散的三萜类化合物进行包裹,形成具有密封囊膜的微小粒子,起到保护芯材、隔离不相容组分、控制释放等功能。

技术方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218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