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前药化合物及其在治疗癌症方面的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818779.0 | 申请日: | 2019-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2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 发明(设计)人: | 吕佳声;顾家敏;陈刚;张启国;孙成勇;孔宪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润佳(苏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D401/06 | 分类号: | C07D401/06;C07F9/6558;A61K31/4439;A61K31/675;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李梅香;张颖玲 |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若水路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合物 及其 治疗 癌症 方面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式(I)的化合物及其药物上可接受的盐或酯,及其药物组合物;以及将本发明的化合物、药物组合物用于抑制或调节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治疗由酪氨酸激酶介导的包括癌症在内的疾病症状或病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N-甲基-2-((3-((1E)-2-(2-吡啶基)乙烯基)-1H-吲唑-6-基)硫基)苯甲酰胺的前药以及其组合物,以及将其用于治疗由酪氨酸激酶介导的疾病症状或病症,诸如癌症。
背景技术
阿西替尼(化学名称:N-甲基-2-((3-((1E)-2-(2-吡啶基)乙烯基)-1H-吲唑-6-基)硫基)苯甲酰胺;商品名:)是一种用于治疗癌症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例如,参见WO2001002369,下文示出了该化合物的结构)。已经表明,阿西替尼在动物异种移植模型中能够显著地抑制乳腺癌的生长(Wilmes,L.J.et al.,Magn.Reson.Imaging,2007,25(3):319–327)。该药物已经在肾细胞癌(RCC)的临床实验中显示出部分响应(Rini,B.etal.,J.of Clin.Oncol.2005,ASCO Annual MeetingProceedings,23(16S):4509),并且对于若干种其它肿瘤类型同样显示出部分响应(Rugo,H.S.et al.,J.Clin.Oncol.,2005,23:5474-5483)。在无进展生存期显示出适度增加后,阿西替尼已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RCC。
阿西替尼的结构如下所示:
阿西替尼之所以被用于靶向抗癌治疗,是由于它以癌细胞内部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为靶点并与之相结合。VEGFR存在于许多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表面上。通过与这些受体结合,阿西替尼阻断了促进血管生成(肿瘤形成的新血管)的重要途径(Escudier,B.and Gore,M.,Axitinib for the Management of Metastatic Renal CellCarcinoma,Drugs in RD,2011,11(2):113-126)。
此外,来自于中晚期分化(乳头状、滤泡状或损伤性)的甲状腺癌患者的多中心II期研究的数据支持了在I131-难治性疾病或不能接受I131的患者中使用阿西替尼(Cohen,Ezra E.W.et al.,J.Clin.Oncol.,2008,26(29):4708-4713)。另一项针对晚期甲状腺癌的多中心II期研究也支持在治疗I131-难治性疾病时使用阿西替尼(Locati,L.D.et al.,Cancer,2014,120(17):2694-2703)。因此,阿西替尼还在药品核准标示外用于治疗(分化型的、晚期的)甲状腺癌。
使用阿西替尼治疗癌症的一个问题是它的副作用。已经报道了许多不同的副作用,包括腹泻、高血压、疲劳、食欲下降、恶心、发声困难、手足综合征、体重下降、呕吐、乏力和便秘,并且在20%以上的患者中出现最常见的副作用(FDA Prescribing Information,January 30,2012)。
正如其他口服药物(包括其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一样,阿西替尼的药代动力学(PK)在健康志愿者和癌症患者中是变化的(Garrett,M.et al.,Br.J.Clin.Pharmacol.,2013,77(3):480-492)。值得注意的是,从口服施用阿西替尼的估算残留标准差(50.9%)和静脉注射阿西替尼的估算残留标准差(34.2%)可以明显看出阿西替尼PK的巨大变化性,从而不能通过在模型中引入个体随时间的差异(inter-occasion variability,IOV)来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润佳(苏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润佳(苏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187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