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过山车轨道检测方法、智能检测机器人及检测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816357.X | 申请日: | 2019-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2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 发明(设计)人: | 彭磬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佰桀智能制鞋设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11/16 | 分类号: | G01B11/16;G01B17/00;G01N21/88;G01N29/04 |
| 代理公司: | 35213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方传榜;俞兰周 |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波传感器 轨道 激光传感器 过山车 检测 扫描轨道 移动件 滑动 安全运行 轨道表面 检测系统 检测装置 三维建模 扫描数据 实时检测 智能检测 机器人 保证 | ||
一种过山车轨道的检测方法、智能检测机器人及检测系统,涉及检测装置领域,在可沿过山车轨道滑动的移动件上设置激光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在移动件沿轨道滑动时,由激光传感器扫描轨道检测轨道表面是否存在异常,同时由超声波传感器扫描轨道检测轨道内部是否存在异常。本发明利用激光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的扫描数据对轨道的表面和内部进行检测和三维建模,再据此实时检测轨道是否出现异常,从而保证过山车安全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过山车轨道检测方法、智能检测机器人及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过山车是一种机动游乐设施,常见于游乐园和主题乐园中。过山车虽然惊悚恐怖,但是深受很多年轻游客的喜爱。现有过山车对于轨道未具备完善、可靠的安全检测措施,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以全面,实时检测轨道是否异常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过山车轨道检测方法、智能检测机器人及检测系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过山车轨道检测方法,在可沿过山车轨道滑动的移动件上设置激光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在移动件沿轨道滑动时,由激光传感器扫描轨道检测轨道表面是否存在异常,同时由超声波传感器扫描轨道检测轨道内部是否存在异常。
进一步,利用激光传感器的扫描数据对轨道进行三维建模,每次扫描结束后将当前的三维建模数据与上一次的三维建模数据做对比,并以此检查轨道是否发生变形。
进一步,将检测结果实时传送至过山车的控制室内,当检测结果出现异常时显示出现异常的位置并发出报警信号,方便控制室的工作人员及时作出应对。
进一步,移动件为过山车,过山车运行时激光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对轨道进行检测。
进一步,所述移动件为独立设计的检测机器人,且该检测机器人可拆卸地连接于过山车的尾部,当过山车运行时,由检测机器人对轨道进行快速扫描检测和三维建模;当过山车闲置时,将检测机器人与过山车分离,并使检测机器人沿轨道匀速移动,由检测机器人对轨道进行精细扫描检测和三维建模。
进一步,激光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获取的数据经无线传送至控制室,由控制室的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处理以及三维建模。
一种过山车轨道的智能检测机器人,包括车身,该车身的底部设有与过山车轨道相配合的滑轮机构,车身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过山车的连接部,另一端朝轨道设有用于扫描轨道的激光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
进一步,上述车身的另一端设有m形安装板,上述m形安装板的每个拱门内侧均设有三个呈圆形分布的上述激光传感器,并在每个拱门内侧均设有一个上述超声波传感器。
进一步,上述车身内部还装设有数据处理器,用于接收激光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的扫描数据并据此判断过山车是否存在异常。
一种过山车轨道的检测系统,包括服务器和上述智能检测机器人,上述服务器设置于上述车身或者过山车的控制室内,用于接收激光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的扫描数据并据此判断过山车是否存在异常。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和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在可沿过山车轨道滑动的移动件上设置激光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在移动件沿轨道滑动时,由激光传感器扫描轨道检测轨道表面是否存在异常,同时由超声波传感器扫描轨道检测轨道内部是否存在异常。可见,本发明利用激光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的扫描数据对轨道的表面和内部进行检测和三维建模,再据此实时检测轨道是否出现异常,从而保证过山车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检测机器人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检测机器人的后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佰桀智能制鞋设备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泉州佰桀智能制鞋设备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163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