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客户特性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变形配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14340.0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43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怿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11489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郑久兴<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徐***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电气 架构 客户特性 整车配置 变形 关联关系 技术实现 平台模型 整车 车型 控制算法 汽车电子 约束关系 配置 检查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客户特性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变形配置方法,包括:收集整车配置清单,在150%电子电气架构平台模型中定义整车配置清单中客户特性之间的约束关系;检查整车配置清单中所有的客户特性在150%电子电气架构平台模型中与需求以及技术实现方案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如果某些客户特性缺失关联关系,则定义其在150%电子电气架构平台模型中与需求以及技术实现方案的关联关系;根据整车配置清单中车型的变形定义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变形;根据控制算法自动为相关车型的电子电气架构变形选取与其相关的客户特性及其需求与技术实现方案。由此能迅速和轻松地实现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变形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整车电子电气设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变形配置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子电气架构开发设计理念采用的是基于车型变形的设计思路,针对不同的车型变形设计不同的电子电气架构产品线。随着工业与经济的进步以及汽车电子的快速发展,汽车定制化的需求越来越高,消费者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需求的模块。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增加了整车的开发难度,尤其是电子电气架构变形的数量随着汽车定制化而呈现指数式增长。传统的电子电气架构开发设计理念难以适应汽车定制化的需求。对于汽车厂商来说设计阶段的工作量会有巨大的增加,同时难于管理同一品牌的高/低端车型的不同实现方案,也难于分析因定制化导致巨大数量的电子电气变形成本与性能。
例如,某品牌汽车X在中端车型的基础上允许消费者自由选装无钥匙进入与启动、LED大灯、电动尾门、车道保持辅助、自动泊车系统。即中端车型有32种组合的可能性。如果采用传统的电子电气架构开发设计理念,需要设计32种产品线来管理32种可能组合的客户特性及其需求与实现方案。假如无钥匙进入与启动又有两种方案,分别是采用独立的控制器或者集成到车身控制模块BCM中。那么电子电气架构变形的管理将变得非常复杂,若采用传统的电子电气架构开发设计方法必然造成新车型开发过程车型变形管理困难,很难保证电子电气架构变形的完整性与准确性,电子电气架构成本与性能分析困难。
当整车配置清单发生变更,接上述示例,如果取消电动尾门在中端车型上的选装,若采用传统的电子电气架构开发设计方法,则需要手动删除16个与电动尾门相关的电子电气架构产品线。这种情况必然造成电子电气架构设计开发效率低下,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
目前也存在有一些电子电气架构变形管理的方法,如基于功能代码的变形管理方法,它的缺点是为每一个跟客户特性相关联的元素(如需求、软件实现方案、硬件实现方案、线束等)手动加上功能代码。最后在指定的电子电气架构变形中选取相关的功能代码即可实现电子电气架构变形管理的目的。由于功能代码是手动添加的,这种方法效率不高,容易出错,难于保证电子电气架构变形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鉴于此,针对定制化程度较高的新车型开发设计阶段电子电气架构变形配置的复杂性与易变性的现状,需要开发新的更为简便电子电气架构变形配置的方法,从而提高新车型开发设计的效率,电子电气架构变形设计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变形配置存在的复杂性与易变性的问题导致的电子电气架构开发设计效率低下的问题,提供一种简便的电子电气架构变形配置的设计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客户特性的电子电气架构变形配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收集整车配置清单,在150%电子电气架构平台模型中定义整车配置清单中客户特性之间的约束关系;
步骤二:检查整车配置清单中所有的客户特性在150%电子电气架构平台模型中与需求以及技术实现方案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如果某些客户特性缺失关联关系,则定义其在150%电子电气架构平台模型中与需求以及技术实现方案的关联关系;
步骤三:根据整车配置清单中车型的变形定义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怿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怿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143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