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池的冷却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811248.9 | 申请日: | 2019-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75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 发明(设计)人: | 大垣彻;松本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L58/26 | 分类号: | B60L58/26;B60H1/0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3;H01M10/633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冷却 控制系统 | ||
提供能够对蓄电池高效且有效地进行冷却控制的蓄电池的冷却控制系统。在电动车行驶中及/或停车中,判断是否存在进行蓄电池的充电的预兆,在判断为存在进行充电的预兆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蓄电池的冷却,在判断为需要进行蓄电池的冷却的情况下,在行驶中进行蓄电池的冷却直至达到规定值。另外,至少基于蓄电池的剩余容量及/或可续航距离来判断是否存在实施充电的预兆,基于实时的蓄电池温度、由充电引起的蓄电池温度的上升量、以及规定的蓄电池允许温度上限值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蓄电池的冷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的冷却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电动机动车、混合动力车等燃料蓄电池车这样的电动车例如具备:PCU(功率控制单元、电力转换装置),其具备逆变器,该逆变器将从驱动用的蓄电池(battery)供给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三相交流电力;驱动用马达(包括驱动用电动发电机等),其利用由PCU的逆变器转换了的三相交流电力来驱动;以及动力传递机构,其将驱动用马达的驱动力向车轮传递来驱动电动车行驶。
在这样的电动车中,根据电动车的车速、油门开度等来算出PCU的控制装置进行驱动所需的三相交流电力的大小,并且根据其算出结果来控制逆变器,将所需大小的三相交流电力向驱动用马达供给。由此,从驱动用马达将所需的驱动力经由动力传递机构向车轮传递,能够适宜地驱动电动车行驶。
另一方面,逆变器、马达、多个蓄电池在其驱动、电力转换时发热,因此一般具备冷却装置/冷却系统来对它们进行冷却。
例如,作为冷却装置,有一种构成为,在形成有冷媒循环路的一个收纳器中收纳有逆变器、马达、多个蓄电池,使冷媒在向冷媒循环路供给的同时进行循环,由此对逆变器、马达、蓄电池进行冷却。
而且,也有一种构成为,将电动车的车内空调用制冷系统与逆变器、马达、多个蓄电池的冷却系统结合/综合,利用车内空调用制冷系统的空调冷媒来冷却逆变器、马达、蓄电池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393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此,众所周知,在电动机动车等电动车中,要求驱动用的蓄电池的大容量化及充电的急速化(来自外部电源的充电电流的增大)等。然而,当进行蓄电池的大容量化及充电的急速化时,与此相伴地,在来自外部电源的充电时蓄电池过度地升温,有可能招致蓄电池的性能降低、充电效率降低。
另外,因发生蓄电池的性能降低而充电效率降低,充电时间变长,例如在高速道路的服务区、停车区域等充电设备周边发生充电等待拥堵,或者无法等待到充满电为止,中途放弃充电操作而导致EV缺电等发生等,不仅仅是电动车,从电动车的普及这一观点来看也给社会系统带来影响。
因此,为了适宜地实现驱动用的蓄电池的大容量化及充电的急速化,强烈希望开发一种方法,使得能够抑制/防止蓄电池的充电时的过热、蓄电池的性能降低、充电效率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彻底去除了充电时在蓄电池产生的全部热量的情况下,会招致用于确保其冷却性能的系统的大型化、复杂化、电耗恶化、重量增加等总成本的增大。因此,将充电时在蓄电池产生的全部的热量彻底去除的对策并不现实。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对蓄电池高效且有效地进行冷却控制的蓄电池的冷却控制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者们发现通过在进行充电之前预先对蓄电池进行冷却能够对蓄电池高效且有效地进行冷却控制,而完成本发明。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以下那样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112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附接到骨骼的表面上的骨植入物
 - 下一篇:车辆的车门开口部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