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有机磷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809270.X | 申请日: | 2019-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1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 发明(设计)人: | 彭轶楠;王治业;巩晓芳;季彬;祝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3/00;A62D3/02;C12R1/125;A62D101/04 |
| 代理公司: | 62100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 代理人: | 马小瑞 |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枯草芽孢杆菌 保藏 芽孢杆菌 有机磷 降解 降解能力 突变株 诱变 降解有机磷农药 高效降解作用 工业微生物 离子束辐照 管理中心 制备过程 分中心 离子束 辛硫磷 初筛 复筛 菌液 可用 制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对有机磷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制备方法,该枯草芽孢杆菌为具有降解有机磷能力的芽孢杆菌经离子束辐照诱变后选育而成,保藏于中国工业微生物保藏管理中心甘肃分中心,保藏日期为:2018年6月20日,保藏编号为:GSMSC30266。该枯草芽孢杆菌的制备过程为:从具有降解有机磷能力的芽孢杆菌中培养选择一株降解能力较强的芽孢杆菌,芽孢杆菌的菌液经12C6+离子束注入诱变后得到突变株,再对突变株进行培养、初筛和复筛后得到所需的枯草芽孢杆菌。所得枯草芽孢杆菌可用于降解有机磷农药,并具有降解速度快,效率高的优点,尤其对辛硫磷具有较好的降解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为生物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对有机磷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磷农药是国内外广泛生产和使用的农药产品,是目前保证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有机磷农药具有诱变性和致畸胎性,哺乳动物的神经和免疫系统疾病大多与有机磷农药相关,这些疾病包括疯牛病、海湾战争综合症、帕金森综合症等。有机磷农药在土壤中发生积累迁移,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从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也制约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是指在微生物作用下使农药的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农药的化学和物理性质改变的过程,通过将农药从大分子化合物降解为小分子化合物,最后成为H2O与CO2,实现对环境的无害化降解。与常规化学(强碱水解等)、物理(光降解等)降解方法效率低下,其水解产物也是环境的污染物相比,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具有费用低、环境影响小、可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物浓度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对有机磷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制备方法,该菌株经过离子束辐照诱变,选育出具有高效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特点,生产成本低,可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物浓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株对有机磷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本枯草芽孢杆菌为具有降解有机磷能力的芽孢杆菌经离子束辐照诱变后选育而成,形状为杆状,细胞大小为1-1.5×1.5-4微米,无荚膜,有芽孢;经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对,确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
优选的,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保藏于中国工业微生物保藏管理中心甘肃分中心,保藏日期为:2018年6月20日,保藏编号为:GSMSC30266。
一株对有机磷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的制备方法,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为上述的枯草芽孢杆菌,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出发菌株的筛选:从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甘肃分中心处获得数株具有降解有机磷能力的芽孢杆菌,分别涂布于蒙金娜有机磷固体培养基平板上,30℃下培养48h后,观察菌落周围透明圈大小,选取透明圈较大的菌株LA作为出发菌株;
步骤二、12C6+离子束注入诱变:将步骤一所筛选的芽孢杆菌出发菌株于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期,吸取1.5ml菌液至一次性培养皿中,将培养皿安装在辐照盘上;12C6+离子束注入LET为60KeV,辐照剂量分别为50Gy、80Gy、120Gy、150Gy、210Gy、270Gy;计算各个剂量下的菌液中菌株的存活率,绘制存活率曲线;
步骤三、突变菌株的初筛:对比不同辐照剂量12C6+离子束诱变处理后的菌液,将菌液的浓度稀释至10-5、10-6、10-7三个梯度,并分别吸取0.1mL不同浓度的菌液添加到蒙金娜有机磷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均匀涂布,倒置,培养72h;同时将未经离子束辐照诱变的菌株LA添加到蒙金娜有机磷固体培养基作为对照组,挑选出透明圈大于对照组的菌落,纯培养后保存留待复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未经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92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