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兼有IgG结合活性及生物素结合活性的双功能蛋白及其ELISA试剂盒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798719.7 申请日: 2019-08-27
公开(公告)号: CN110615846B 公开(公告)日: 2022-05-17
发明(设计)人: 朱传刚;纪荣毅;袁娜娜;张霁月;沈元曦;林矫矫;洪炀;马以桐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上海分中心)
主分类号: C07K19/00 分类号: C07K19/00;C12N15/70;C12N15/62;G01N33/535;G01N33/68;G01N33/5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00241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兼有 igg 结合 活性 生物素 功能 蛋白 及其 elisa 试剂盒
【说明书】:

发明属于基因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一种兼有IgG结合活性及生物素结合活性的双功能蛋白及其ELISA试剂盒,尤其涉及密码子优化的一种兼有IgG结合活性及生物素结合活性的双功能蛋白G‑SA,包括链球菌蛋白G(SPG)片段和SA蛋白。本发明提供的ELISA试剂盒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较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免疫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兼有IgG 结合活性及生物素结合活性的双功能蛋白G-SA及其ELISA试剂盒。

背景技术

目前,感染人类的吸虫有三种:即分布于亚洲的日本血吸虫,非洲中部及拉丁美洲的曼式血吸虫和非洲北部的埃及血吸虫,在中国仅日本血吸虫流行,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12省,市,自治区,多为我国很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对人民的健康及国家发展危害严重。

血吸虫病诊断技术主要包括病原学诊断和免疫学诊断两种,病原学诊断技术以粪便等样本中检查虫卵或孵化毛蚴为手段,但该法检出率较低,对轻度感染或早期感染的检测漏检率极高,不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免疫学诊断技术检测主要包括抗原和血清抗体,相比病原学诊断技术具有简便,高效,依从性高等优势,日益受到重视并在业界研发下发展迅速。

链球菌蛋白G是一种能够和多种哺乳动物的IgG以及人血清白蛋白(HSA)相结合的蛋白质,SPG同IgG的亲和力强,结合谱广。研究表明,SPG的三个同源的氨基酸序列C1、C2和C3区域与抗体IgGFc端的结合相关,并且C3区与抗体IgG的结合能力相当于C1区的7倍(Kobatake,1990)。而SPG的A、B区则具有与抗体Fab段结合以及与血清白蛋白结合的活性,被认为会起到干扰抗体与抗原的作用以及带来非特异性反应的问题。

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SA)是由链霉菌Streptomycesavidinii分泌的一种四聚体蛋白,与亲和素(avidin,AV)有相似生物学特性。SA可高度特异性地与生物素结合,一分子链霉亲和素可以与四分子生物素结合,形成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该系统被认为是最稳定的非共价相互作用之一,并在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分子标记、分子定位和靶向药物递送。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免疫学诊断技术的一种,该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敏感性,检测结果与粪检阳性符合率达95%-99%。ELISA技术飞速发展,出现了诸多衍生试验,如快速ELISA,微波ELISA,Dot-ELISA等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BSA系统作为ELISA法的一种,可显著提高标记免疫检测的灵敏度,在免疫学领域应用广泛。但是常规的BSA法同样不可避免的用到酶标的二抗,根据不同物种来源的一抗,二抗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增加了实验成本也给实验结果准确性带来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高灵敏的免疫检测产品及方法,实现高效、高密度的免疫检测。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融合蛋白,基于SPG C3区和SA的特点,将这两段基因连接起来,重构一种兼有IgG 结合活性及生物素结合活性的双功能蛋白G-SA。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兼有IgG 结合活性及生物素结合活性的双功能蛋白G-SA,包括链球菌蛋白G(SPG)片段和SA蛋白,所述链球菌蛋白G(SPG)片段为含有SPG的C3区段的序列;

其中,链球菌蛋白G(SPG)片段和SA蛋白之间的连接序列为如SEQ ID NO.8所示

所述链球菌蛋白G(SPG)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

SA蛋白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

所述双功能蛋白G-S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上海分中心),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上海分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87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