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鱼丸速冻食品加工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98354.8 | 申请日: | 2019-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38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 发明(设计)人: | 陈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耀华 |
| 主分类号: | A23B4/06 | 分类号: | A23B4/06;A23L17/00;A23L17/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54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鱼丸 速冻 食品 加工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鱼丸速冻食品加工装置,包括制冷机、冷风机、壳体、速冻室、螺旋输送机、封盖和绞笼,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保温层,壳体内为速冻室,速冻室固定安装在底座上,冷风机固定安装在壳体的顶部,制冷机固定安装在冷风机的顶部,壳体的顶部且位于冷风机的两侧开设有通孔,喷气板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壳体的顶部,喷气板的两侧端设有两个进风口,所述一种智能鱼丸速冻食品加工装置能够增大冷风循环覆盖面积,提高速冻效率,同时一定程度上避免食品结块,提高出料单一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速冻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鱼丸速冻食品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速冻食品是通过急速低温加工出来的速冻食品,食物组织中的水分、汁液不会流失,而且再这样的低温下,微生物基本不会繁殖,食品的安全有了保证。
目前,在鱼丸等速冻食品生产过程中,当鱼丸等速冻食品煮熟后必须经过冷却工序再进行速冻包装。而目前鱼丸等速冻食品的冷却工序一般为直接将煮熟的鱼丸等速冻食品倒入水桶中进行冷却,不断加水过程中,水溶液溢出水桶,且冷却操作极其费时费力。同时,现有的鱼丸等速冻食品冷却装置速度慢,冷却不均造成发霉等问题,而且冷却后的速冻食品靠人工输送,工作效率低,造成劳动成本高,同时由于食品在冷冻过程中下料不均匀,容易导致食品出料后出现大面积结块现象,后期处理非常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鱼丸速冻食品加工装置,包括制冷机、冷风机、壳体、速冻室、螺旋输送机、封盖和绞笼,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保温层,壳体内为速冻室,速冻室固定安装在底座上,冷风机固定安装在壳体的顶部,制冷机固定安装在冷风机的顶部,壳体的顶部且位于冷风机的两侧开设有通孔,喷气板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壳体的顶部,喷气板的两侧端设有两个进风口,冷风机的出风口通过导气管并穿过壳体顶部通孔与喷气板的进风口相连通,喷气板的底部设有若干个出气口,螺旋输送机固定安装在速冻室中且位于喷气板的正下方,壳体的两侧端且位于螺旋输送机的安装位置开设有两个通孔,螺旋输送机的右侧安装有封盖,出料口固定安装在底座上且位于封盖的正下方,第一电机通过联轴器与螺旋输送机的转轴相连接,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绞笼通过支架竖直安装在壳体的侧壁上,绞笼的下端通过导料槽与螺旋输送机的左端连通,绞笼的上端固定安装进料斗,第二电机与绞笼的转轴相连,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内凹成形有一个凹槽,凹槽的内表面连接若干个微小震动释能机构,微小震动释能机构主要有金属球和弹簧构成,弹簧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金属球的表面,而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凹槽的内表面,从而将传递到此处的震动通过弹簧摆动和伸缩的形式消除,所述喷气板为圆盘形,喷气板内设有环形导气仓,出气口在喷气板的底部呈环形分部且为倾斜安装,出气口与喷气板内的环形导气仓连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旋输送机的朝向上方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倒置的U形档杆,U形档杆用实现一定的阻挡,避免粘结。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旋输送机的外筒壁为不锈钢网制造的网筒,网孔直径为1cm。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封盖为圆形密封盖,封盖的直径与螺旋输送机的直径相同,封盖的底部设有用于下料的开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将出气口倾斜安装在喷气板的底部,且出气口在喷气板底部呈环形分布,使冷风在速冻室内形成环形向下运动的气流,增大了冷风的覆盖面积,提高了冷风的利用率,节约了能源,将螺旋输送机安装在速冻室内,使食品在运动中进行速冻,一定程度上避免食品在冷冻过程中发生结块现象,提高出料单一率。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耀华,未经陈耀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83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