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普通PCR技术的舞毒蛾快速鉴定引物及其应用、鉴定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96924.X | 申请日: | 2019-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7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毅;陈鹏程;程帆;田红伟;任琰;李凯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Q1/686;C12N15/11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 地址: | 31121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核苷酸序列 快速鉴定 引物 线粒体COI基因 特异性引物 上游引物 下游引物 形态鉴定 植物检疫 幼虫 毒蛾属 卵块 昆虫 应用 混淆 林业 | ||
基于普通PCR技术的舞毒蛾快速鉴定引物及其应用、鉴定方法,属于林业和植物检疫技术领域。该舞毒蛾快速鉴定引物,包括上游引物LD‑F12以及下游引物LD‑R1和LD‑R2,所述LD‑F12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LD‑R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LD‑R2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本发明利用普通PCR技术,基于舞毒蛾线粒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林业和植物检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普通PCR技术的舞毒蛾快速鉴定引物及其应用、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舞毒蛾隶属鳞翅目Lepidoptera裳蛾科Erebidae毒蛾亚科Lymantriinae 毒蛾族Lymantriini毒蛾属
现有针对舞毒蛾的鉴定方法即使用定量PCR技术对亚洲型舞毒蛾、欧洲型舞毒蛾、北美型舞毒蛾进行区分(公开号CN102534024A、CN102534025A)。
现有针对舞毒蛾的鉴定方法只针对舞毒蛾类群进行鉴定,舞毒蛾同一属的其他毒蛾比如木毒蛾、栎毒蛾等在外形非常相似,在进出境检验检疫中经常出现混淆,但目前尚无针对舞毒蛾与毒蛾属其他昆虫的快速鉴定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基于普通PCR技术的舞毒蛾快速鉴定引物及其应用、鉴定方法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基于普通PCR技术的舞毒蛾快速鉴定引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游引物LD-F12以及下游引物LD-R1和LD-R2,所述LD-F12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LD-R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LD-R2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所述的引物在快速鉴定毒蛾属舞毒蛾中的应用。
所述的基于普通PCR技术快速鉴定毒蛾属舞毒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上游引物LD-F12以及下游引物LD-R1和LD-R2,将上述引物进行组合LD-F12/ LD-R1和LD-F12/LD-R2,分别对舞毒蛾种群和舞毒蛾近缘种进行特异性PCR扩增;
2)取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染色,成像分析,若引物LD-F12/LD-R1扩增得到的长度约为528bp产物,引物LD-F12/LD-R2扩增得到长度约为756bp的产物,即鉴定为舞毒蛾。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PCR反应体系为20μL,包括1 μL模板DNA,10μM上下游引物各0.4μL, 2.5mM dNTPs1.6μL,2 μL 10 × PCR buffer,5 U/μL TaqDNApolymerase0.1 μL,13.5 μL ddH2O, PCR buffer含有Mg2 +;PCR反应条件为:94ºC预变性3min;然后进入循环,94 ºC变性30 s,54ºC退火30 s,72ºC延伸1 min,35个循环;最后72ºC延伸10 min。
本发明利用普通PCR技术,基于舞毒蛾线粒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引物LD-F12/ LD-R1和LD-F12/ LD-R2在舞毒蛾上的位置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69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