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基坑支护的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96685.8 | 申请日: | 201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8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刘爱军;郭磊;李肖君;胡利韦;蒲七;孔维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建投第十二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76;E02D3/10 |
代理公司: | 35101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梁英<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护桩 基坑 环形板 加固体 格栅 基坑支护结构 桩间土 地下工程 支撑环形板 侧向变形 低压缩性 基坑支护 加固结构 结构受力 支护结构 作业需求 被动区 地基土 冠梁 软土 施工 受力 变形 抵抗 传递 缓解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格栅加固体、第一支护桩、第二支护桩、冠梁和环形板撑;第一支护桩和第二支护桩形成“h”型基坑支护结构,利用格栅加固体来增加“h”型基坑支护结构桩间土的强度与刚度,传递受力并减少第一支护桩和第二支护桩的变形,降低桩间土及坑底被动区的低压缩性土所导致的基坑较大的侧向变形,提高基坑的稳定性,同时格栅加固体为环形板撑的施工提供良好的地基土条件,并作为支撑环形板撑的结构,使环形板撑、第一支护桩、第二支护桩形成共同的结构受力体,以抵抗坑内外水土压;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支护结构无法满足软土环境下的基坑作业需求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具体涉及应用于软土环境下用于基坑支护的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开发,建筑物的地下空间被越来越广泛的利用。在城市中进行的深基坑开挖不仅需要保证自身的安全性,更要求保证其对周边环境的不造成危害。
但是在软土环境下,土层具有压缩性高、孔隙比大、饱水等特点,单一的支护技术如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深层搅拌桩等在这些地区很难满足支护安全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支护结构无法满足软土环境下的基坑作业需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加固结构,包括:格栅加固体、第一支护桩、第二支护桩、冠梁和环形板撑;
所述第一支护桩、所述格栅加固体和所述第二支护桩均位于基坑内,且所述第一支护桩和所述第二支护桩呈间隔设置,所述格栅加固体沿着所述第一支护桩靠近所述第二支护桩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护桩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护桩能够穿过所述格栅加固体固定于基坑内;
所述环形板撑位于所述第二支护桩背离基坑的一端,且所述环形板撑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护桩和所述第二支护桩连接,以将所述第一支护桩和所述第二支护桩固定于基坑内;
所述冠梁与所述第一支护桩远离基坑的一端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护桩和所述第二支护桩均设置有多个;
多个所述第一支护桩呈圆形布置于基坑内,且每一个所述第一支护桩背离基坑的一端均与所述冠梁固定连接;
多个所述第二支护桩呈圆形布置于基坑内,且多个所述第二支护桩形成的圆形与多个所述第一支护桩形成的圆形的圆心位于同一位置,每一个所述第二支护桩背离基坑的一端均与所述环形板撑固定连接;
所述环形板撑远离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第一支护桩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格栅加固体包括多组加固桩体组件;
多组所述加固桩体组件沿着所述第一支护桩和所述第二支护桩之间呈等间距布置,每组所述加固桩体组件包括沿着多个所述第一支护桩形成的圆形内部圆环的路径呈等间距布置的多个加固桩体。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排水板;
所述排水板位于所述第二支护桩远离所述第一支护桩的一侧,且所述排水板与所述第二支护桩抵接;
所述排水板的顶部设置有排水槽。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建投第十二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建投第十二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66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