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台车混凝土浇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91832.2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41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段立志;王兴华;邢涛强;候孝周;任战营;邱小果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兴坤隧道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洛阳启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4 | 代理人: | 刘新合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台车 混凝土 浇注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台车混凝土浇注系统,一种台车混凝土浇注系统,包括台架和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与台车上的混凝土出料口相连通,还包括至少两个浇注装置,浇注装置安装在台架上,浇注装置包括底板、出料短管、支撑肋板、移动板、接料管、冲洗管、用于推动移动板与支撑肋板紧密配合或分离的电动推杆、用于带动电动推杆移动的滑动部,所述支撑肋板和滑动部安装在底板上,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与移动板连接,电动推杆的固定端安装在滑动部上,本装置可以实现对不同浇注窗口的快速换管,提高了浇注效率,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同时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负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台车混凝土浇注系统。
背景技术
台车,全称衬砌台车,主要用于隧道、引水洞和二衬混凝土的浇注使用。在对隧道进行混凝土浇注时通常都是用管道对浇注窗口进行混凝土浇注,当需要换个浇注窗口时需要人工移动管道或者通过手动的换管进行下一个浇注窗口的浇注作业。
随着机械自动化进程的推进,对于隧道建设的工作效率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以往的混凝土浇注效率低、占用时间长,而且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施工人员的劳动负荷大,因此亟需一种更高效的浇注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台车混凝土浇注系统,可以实现对不同浇注窗口的快速换管,提高了浇注效率,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同时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负荷,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台车混凝土浇注系统,包括台架和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与台车上的混凝土出料口相连通,还包括至少两个浇注装置,浇注装置安装在台架上,浇注装置包括底板、出料短管、支撑肋板、移动板、接料管、冲洗管、用于推动移动板与支撑肋板紧密配合或分离的电动推杆、用于带动电动推杆移动的滑动部、用于固定进料管的置管腔,置管腔为U形结构,电动推杆的伸缩端通过置管腔与移动板固定连接;
滑动部包括滑台,滑台通过设置在其两侧的滑条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上方设有连接板,连接板内设有电机,电机通过设置在其输出轴上的齿轮与安装在滑台上端的齿带相啮合;
所述支撑肋板和滑动部安装在底板上,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与移动板连接,电动推杆的固定端安装在滑动部上,支撑肋板与移动板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且支撑肋板与移动板上的通孔相匹配,接料管和冲洗管与移动板上的通孔相连,出料短管与支撑肋板上的通孔相连,接料管通过通孔之间的配合与出料短管相连通,冲洗管通过通孔间配合与出料短管相连通,接料管的另一端与进料管相连通,冲洗管的另一端与外部冲洗装置连接,浇注装置之间通过连接软管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浇注装置通过支撑台固定在台架的上方,置管腔的下方设有接料斗,接料斗放置在支撑台的上表面,接料斗的下方通过导管与废料箱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一侧设有第一支撑座,第一支撑座与电动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电动推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支撑座与置管腔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台架的一侧设有浇注窗口,靠近浇注窗口一侧的浇注装置中的出料短管外侧面套接有出料长管,所述进料管、连接软管和出料长管均为可伸缩式导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台架与浇注窗口之间设有收集管,收集管的外侧面设有与出料长管的出口端位置相对应的接头,收集管的下端与废料箱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料短管的外侧面上端设有第三支撑座,第三支撑座内转动连接有压紧螺栓,所述压紧螺栓与设置在移动板上方的卡接槽槽口相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接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卡接槽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个压紧螺栓的距离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兴坤隧道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兴坤隧道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18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