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刻划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88336.1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2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曾山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钻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D5/00 | 分类号: | B28D5/00;B28D5/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肖茂深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刻划 方法 | ||
1.一种刻划方法,所述刻划方法通过一边将标准轮按压于基板一边使该标准轮滚动从而在所述基板形成刻划线,
所述刻划方法的特征在于,
使所述标准轮下降到比所述基板的端部靠内侧的开始位置,
在从所述开始位置到规定位置为止的第一区间中,以第一载荷将所述标准轮按压于所述基板并执行刻划动作,
在与所述第一区间连续的第二区间中,以比所述第一载荷高的第二载荷执行所述刻划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刻划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区间以前方部分与所述第一区间的后方部分重合的状态与所述第一区间连续,在所述第一区间的终点处使所述标准轮上升并向位于比所述第二区间的起点靠所述第一区间的起点侧的规定的位置移送后,在与所述第一区间连续的所述第二区间中,以所述第二载荷使所述标准轮行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刻划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区间以前方部分与所述第一区间的后方部分重合的状态与所述第一区间连续,在所述第一区间的终点处使所述标准轮上升并向所述第二区间的起点移送后,在将所述标准轮定位于所述第二区间的所述起点的状态下将所述载荷切换为所述第二载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刻划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区间以前方部分与所述第一区间的后方部分重合的状态与所述第一区间连续,在所述第一区间的终点处使所述标准轮上升,在将所述标准轮定位于所述第二区间的起点的上方的状态下将所述载荷切换为所述第二载荷后,使所述标准轮下降到所述第二区间的所述起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刻划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区间以前方部分与所述第一区间的后方部分重合的状态与所述第一区间连续,在从所述第一区间的终点朝向所述第一区间的起点以所述第一载荷使所述标准轮逆行后,将到达所述第一区间的所述起点的所述标准轮的行进方向切换为朝向所述第二区间的起点的方向,在与所述第一区间连续的第二区间中,以所述第二载荷使所述标准轮行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刻划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区间以前方部分包含于所述第二区间的状态与所述第二区间连续,在与所述第一区间连续的所述第二区间中,以所述第二载荷使所述标准轮从所述第一区间的终点朝向所述第一区间的起点逆行,在所述标准轮通过所述第一区间的所述起点后,以所述第二载荷持续所述标准轮的逆行直至所述第二区间的起点为止,在所述第二区间的所述起点处将所述标准轮的行进方向切换为朝向所述第二区间的终点的方向,使所述标准轮行进直至所述第二区间的所述终点为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刻划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区间以前方部分与所述第一区间的后方部分重合的状态与所述第一区间连续,在从所述第一区间的起点到所述第一区间的终点以所述第一载荷使所述标准轮行进后,将所述标准轮的行进方向切换为相反的方向,在与所述第一区间连续的所述第二区间中,将所述载荷切换为所述第二载荷,使所述标准轮逆行,在所述第二区间的所述起点处将所述标准轮的行进方向切换为朝向所述第二区间的终点的方向,使所述标准轮行进直至所述第二区间的所述终点为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刻划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区间以重合的状态与所述第二区间连续,在使所述标准轮在所述第一区间往复后,使所述标准轮向朝向所述第二区间的起点的方向行进,从所述第二区间的所述起点到所述第二区间的终点以所述第二载荷使所述标准轮行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刻划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区间与所述第一区间连续,一边使所述标准轮在所述第一区间行进一边将所述载荷趋向所述第二载荷提高。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刻划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区间中施加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载荷被设定为比在所述基板形成肋状纹所需的载荷的最低值低。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刻划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区间中施加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载荷被设定为至少比在所述基板形成肋状纹所需的载荷的最低值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钻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星钻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833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特征融合与BP神经网络的人脸表情识别方法
- 下一篇:线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