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Toddacoumalone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79476.2 | 申请日: | 2019-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78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 发明(设计)人: | 熊小峰;侯克强;陈雪萍;黄俊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D491/052 | 分类号: | C07D491/052;C07D491/147;C07D491/16;A61K31/4375;A61K31/436;A61P11/00;A61P17/06;A61P19/02;A61P17/00;A61P37/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桂婷 |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toddacoumalone 化合物 药学 可接受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Toddacoumalone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oddacoumalone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通式为式I或式I结构通式的四种对映体,所示如下:
其中,R1选自氢,甲基,苯基或苄基;R2选自氢或烷烃;R3选自氢,卤素,三氟甲基,烷基,芳基或取代芳基;R4和R5独立地选自氢或烷基;M选自碳或氮;
所述Toddacoumalone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制备方法,具体的步骤如下所示:
其中:R1,R2,R3,R4,R5,M与上述一致;
(1)由喹啉酮类化合物A和不饱和醛G为起始原料,在碱1催化下,通过Knoevenagel缩合反应制备中间产物B;
(2)将溶剂2、催化剂1、添加剂1、步骤(1)所得中间产物B与异戊烯醛混合均匀,然后通过Diels-Alder反应制备乙醛类中间产物C;
(3)将步骤(2)所得中间产物C与还原剂1、溶剂3混合后,通过还原反应制备乙醇类中间产物D;
(4)将步骤(3)所得中间产物D和2-硝基苯基硒基氰酸酯溶于溶剂4后,加入催化剂2进行催化反应,得到硒化物,然后将硒化物溶于溶剂5中,与氧化剂1混合后,通过Grieco消除反应制备中间产物E;
(5)将步骤(4)所得中间产物E、碘代香豆素H、催化剂3、碱2与溶剂6混合均匀,通过Heck反应制备得到目标化合物F。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oddacoumalone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具有F1-F22所示的如下结构或如下结构式各自的4种对映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oddacoumalone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所述Knoevenagel缩合反应在溶剂1中进行;所述溶剂1为吡啶、甲苯、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乙醇和甲醇中的至少一种;步骤(1)所述碱1为哌啶、四氢吡咯、吡啶、1,6-二甲基吡啶和吡咯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1)所述喹啉酮类化合物A与不饱和醛G的摩尔比为5:5~5:10;步骤(1)所述碱1的用量满足每1mmol喹啉酮类化合物对应加入0.1~3mL的碱1;
步骤(1)所述Knoevenagel缩合反应为在60~130℃下回流反应0.5~5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oddacoumalone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所述的溶剂2为二氧六环、氯仿、乙腈、二氯甲烷和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步骤(2)所述添加剂1为苯甲酸、水杨酸、乙酸、氯乙酸和邻硝基苯甲酸中的至少一种;步骤(2)所述的催化剂1为手性催化剂和非手性催化剂;其中非手性催化剂为哌啶、四氢吡咯和脯氨酸中的至少一种,手性催化剂为催化剂1a和催化剂1b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2)所述溶剂2的用量满足每1mmol的中间产物B对应加入250~2000μL溶剂2;步骤(2)所述中间产物B、异戊烯醛、添加剂1和催化剂1的摩尔比为1~3:1~6:0.1~0.5:0.1~0.5;
步骤(2)所述Diels-Alder反应的时间为12~72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oddacoumalone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所述溶剂3为乙醇、氯仿、甲醇、二氯甲烷和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步骤(3)所述还原剂1为硼氢化钠、氰基硼氢化钠和四氢铝锂的至少一种;
步骤(3)所述溶剂3的用量满足每0.25mmol的中间产物B1对应加入250~2000μL溶剂3;步骤(3)所述中间产物C与还原剂1的摩尔比为1:1.5~1:4;
步骤(3)所述还原反应为在冰浴下反应0.1~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947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