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脸融合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77844.X | 申请日: | 2019-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43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 发明(设计)人: | 杨静;洪智滨;张世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T5/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铸成律师事务所 11313 | 代理人: | 徐瑞红;阎敏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人脸 人脸区域 关键点 融合 电子设备 融合图像 嘴巴 有效解决 变形的 云计算 形变 申请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人脸融合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涉及云计算领域。具体实现方案为:获取待融合图像中的人脸关键点和底图中的人脸关键点;根据待融合图像中的人脸关键点获取第一人脸区域,根据底图中的人脸关键点获取第二人脸区域;将第一人脸区域形变变换至第二人脸区域;将第一人脸区域与第二人脸区域进行融合,得到人脸融合图。有效解决了在嘴巴融合的过程中,防止姿态差异较大导致的融合后的嘴巴严重变形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图像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脸融合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表情驱动、虚拟人像生成等人脸特效应用中,或者单独需要进行嘴巴融合的场景中,往往通过泊松融合方式,将素材中的嘴巴区域直接融合到底板图像中。这种简单处理的人脸融合方法,由于人脸姿态的差异性,导致融合后的嘴巴区域过度形变,而且融合后的嘴巴区域和底板图像中的纹理差异较大,比较不自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人脸融合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脸融合方法,包括:
获取待融合图像中的人脸关键点和底图中的人脸关键点;
根据待融合图像中的人脸关键点获取第一人脸区域,根据底图中的人脸关键点获取第二人脸区域;
将第一人脸区域形变变换至第二人脸区域;
将第一人脸区域与第二人脸区域进行融合,得到人脸融合图。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待融合图像中的第一人脸区域形变变换至底图中的第二人脸区域,再将底图中的第一人脸区域和第二人脸区域进行融合,在嘴巴融合的过程中,可以防止嘴巴过度形变,得到融合效果更好的图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将第一人脸区域形变变换至第二人脸区域之前,还包括:
根据待融合图像中的人脸关键点选取第一组关键点,第一组关键点包括第一眼部关键点、第一鼻部关键点以及第一下巴关键点;
根据底图中的人脸关键点选取第二组关键点,第二组关键点包括第二眼部关键点、第二鼻部关键点以及第二下巴关键点;
根据第一组关键点和第二组关键点,将待融合图像中的人脸与底图中的人脸对齐。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选取眼部、鼻部、下巴的关键点,能够将待融合图像中的人脸和底图中的整张人脸的形状对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待融合图像中的人脸关键点获取第一人脸区域,根据底图中的人脸关键点获取第二人脸区域,包括:
根据待融合图像中的人脸关键点获取包括嘴巴的第一区域,第一区域包括待融合图像中人脸的鼻子底部以下的面部区域;
对第一区域以第一比例进行扩充,得到第一人脸区域;
根据底图中的人脸关键点获取包括嘴巴的第二区域,第二区域包括底图中人脸的鼻子底部以下的面部区域;
对第二区域以第二比例进行扩充,得到第二人脸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待融合图像中的第一区域和底图中的第二区域分别进行扩充,无需进行全脸的融合,可以减小计算量,加快处理速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将第一人脸区域形变变换至第二人脸区域,包括:
利用长边三角剖分形变算法将第一人脸区域形变变换至第二人脸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长边三角剖分形变算法进行嘴部区域的变换,目的是将待融合图像中的第一人脸区域与底图中的第二人脸区域进行形状对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78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