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甘薯繁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77512.1 | 申请日: | 2019-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2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苏文瑾;饶丽萍;刘意;苏维吉迪·德卡·莱因·朱迪斯;宋天晓;杨新笋;雷剑;王连军;柴沙沙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A01G22/25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王灏增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薯 脱毒试管苗 原种生产 壮苗 扩繁 小苗 繁育 节约生产成本 试管苗驯化 大田生产 继代培养 扩繁培养 生产效率 植物繁育 种苗种植 定植 炼苗 种苗 制备 大田 繁殖 收获 培育 | ||
本发明涉及植物繁育方法领域具体的说,本发明提供一种甘薯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脱毒试管苗的制备;2)脱毒试管苗的扩繁培养:将脱毒试管苗通过多次继代培养进行扩繁;3)将试管苗驯化炼苗得到甘薯小苗;4)将甘薯小苗在保护地中进行定植培育,得到甘薯壮苗;5)将甘薯壮苗经过4次扩繁,得到的甘薯种苗,将所述甘薯种苗种植在大田,进行大田生产,收获甘薯。本发明的甘薯繁育方法能够实现生产效率高,节约生产成本的目的,缩短原种生产周期一年,大幅降低了原种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繁育方法,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甘薯“两年两段法”繁殖技术方法。
背景技术
甘薯是重要的粮食、饲料、淀粉及食品加工原料,湖北省甘薯常年种植面积在200万亩左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健康的关注度日益增加,甘薯已不再是昔日人们所说的“粗粮”、“救灾糊口粮”,而是营养十分丰富、齐全,并且具有重要保健和防止疾病功能的食物。除鲜食外,目前湖北省从事甘薯加工的企业日益增多,订单收购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以上,甘薯加工产品类型丰富,既有在传统“三粉”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方特色产品,又有新兴的休闲食品,还有甘薯馒头、挂面等主食化产品。
然而随着产业化进程的发展,甘薯生产中良种配套的问题日益突出。虽然优良品种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促使良种面积迅速扩大推广是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但是甘薯用种有它的特殊性,比如:相比其它作物,甘薯用种需求量大、种薯与种苗调运困难、生产上良种生物学与机械混杂现象普遍、以及由于频繁调种造成的南北病害混合发生现象严重等,这些均造成了良种退化以至潜力无法发挥,良种配套跟不上产业需求等问题。因此,有计划、系统的开展品种防杂保纯、防止退化工作,并配套相关农业技术,加速新良种薯种薯苗繁育,是充分发挥良种潜力,实现产业提质增效的必要措施。
传统原种生产技术采用“三年三圃制”,即为单株选择→株行圃→原种圃的原种生产技术,该技术第一年挑选无病单株进行标记,对其进行目测初选,当年收获薯种,分别贮藏;第二年建立采苗圃,对上年入选单株薯块分株育苗,建立株行圃,封垄前鉴定地上部特征,收获期鉴定地下部特征,凡是发现不符合原品种特性或带病的苗一律剔除;第三年将上年当选的株行圃薯种混合育苗,并设育苗圃,当年移栽至合适区域进行原种生产。该方法周期长,成本高,不符合产业提质增效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高效节本,缩短原种生产周期一年,大幅降低了原种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甘薯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脱毒试管苗的制备;
2)脱毒试管苗的扩繁培养:将脱毒试管苗通过多次继代培养进行扩繁;
3)将试管苗驯化炼苗得到甘薯小苗;
4)将甘薯小苗在保护地中进行定植培育,得到甘薯壮苗;
5)将甘薯壮苗经过4次扩繁,得到的甘薯种苗,将所述甘薯种苗种植在大田,进行大田生产,收获甘薯。
其中,所述步骤1)包括取甘薯顶端带芽茎段,洗净后进行分化培养,分化培养的条件为取剥离0.5–1mm的茎端分生组织,接种到分化培养基上,在28℃,光强度为(2000-3000)lux,每天光照10-18小时的环境内培养。
所述保护地可以为大棚或者其他能够起到与大棚相似功能的种植地。
进一步,所述0.5–1mm为0.5mm,所述10-18小时为16小时,所述分化培养基为MS+1mg/L 6-BA和0.5mg/L IAA,所述MS+1mg/L 6-BA和0.5mg/L IAA是向MS培养基中添加6-BA和IAA得到的培养基,所述MS+1mg/L 6-BA和0.5mg/L IAA中,6-BA的含量为1mg/L,IAA的含量为0.5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未经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75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组织培养瓶支架
- 下一篇:一种提高茅苍术试管苗品质和移栽成活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