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甘薯繁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77512.1 | 申请日: | 2019-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2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苏文瑾;饶丽萍;刘意;苏维吉迪·德卡·莱因·朱迪斯;宋天晓;杨新笋;雷剑;王连军;柴沙沙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A01G22/25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王灏增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薯 脱毒试管苗 原种生产 壮苗 扩繁 小苗 繁育 节约生产成本 试管苗驯化 大田生产 继代培养 扩繁培养 生产效率 植物繁育 种苗种植 定植 炼苗 种苗 制备 大田 繁殖 收获 培育 | ||
1.一种甘薯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脱毒试管苗的制备;
2)脱毒试管苗的扩繁培养:将脱毒试管苗通过多次继代培养进行扩繁;
3)将试管苗驯化炼苗得到甘薯小苗;
4)将甘薯小苗在保护地中进行定植培育,得到甘薯壮苗;
5)将甘薯壮苗经过4次扩繁,得到的甘薯种苗,将所述甘薯种苗种植在大田,进行大田生产,收获甘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取甘薯顶端带芽茎段,洗净后进行分化培养,分化培养的条件为取剥离0.5–1mm的茎端分生组织,接种到分化培养基上,在28℃,光强度为(2000-3000)lux,每天光照10-18小时的环境内培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0.5–1mm为0.5mm,所述10-18小时为16小时所述分化培养基为MS+1mg/L 6-BA和0.5mg/L IAA,所述MS+1mg/L 6-BA和0.5mg/L IAA是向MS培养基中添加6-BA和IAA得到的培养基,所述MS+1mg/L 6-BA和0.5mg/L IAA中,6-BA的含量为1mg/L,IAA的含量为0.5mg/L。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继代培养在MS培养基中,在28℃,光强度为(2000-3000)lux,每天光照10-18小时的环境内培养。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继代培养的周期为7天,所述继代培养次数为6次。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包括试管苗的瓶内驯化、试管苗的瓶外驯化和试管苗的苗圃培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的4次扩繁每次的扩繁的方法为将单株剪段得到插穗,每个插穗含有一个叶节或者两个叶节,将所述插穗插入土壤中进行培养。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还包括试管苗的病毒抽检:随机选取来自同一单株的多株试管苗进行病毒检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病毒检测的方法为PCR检测法和血清检测法,所述检测的病毒为SPCSV、Geminiviridae和SPV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未经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751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组织培养瓶支架
- 下一篇:一种提高茅苍术试管苗品质和移栽成活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