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锁式连接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76704.0 | 申请日: | 2019-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41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崔晓双;王瑞亨;史生凤;王永涛;张清林;单海超;赵军科;詹雨迪;严磊;张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21/00 |
代理公司: | 11120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许姣;仇蕾安<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43022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弧槽 摆杆组件 从动轴 主动轴 转臂组件 油缸组件 弧形槽 转动 配合 自锁式连接 机械死点 伸缩运动 同轴固定 轴承支撑 轴向安装 轴向转动 挂钩 副桥 钩端 主桥 自锁 平行 转化 | ||
1.一种自锁式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轴(1)、从动轴(2)、转臂组件(3)、摆杆组件(4)、油缸组件(5)、弧槽盘(6)和挂钩(7);
所述主动轴(1)和从动轴(2)相互平行,其两端均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主桥节上;
所述转臂组件(3)和摆杆组件(4)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主动轴(1)上,从动轴(2)上沿其轴向安装有一个以上挂钩(7),其钩端与副桥节配合;弧槽盘(6)固定在从动轴(2)上,弧槽盘(6)上设置弧形槽,摆杆组件(4)的另一端与弧槽盘(6)的弧形槽配合,使当主动轴(1)转动时,摆杆组件(4)推动弧槽盘(6)带动从动轴(2)绕其轴向转动,同时在弧槽盘(6)的弧形槽内移动,当移动到弧形槽的端部时,形成机械死点以实现自锁,此时从动轴(2)转动到位,使挂钩(7)的钩端钩住副桥节;转臂组件(3)的另一端与油缸组件(5)配合,用于将油缸组件(5)的伸缩运动转化为转臂组件(3)绕主动轴(1)的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式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组件(3)包括:转臂主轴(31)、转臂滚轮(32)、转臂轴承(33)和盖板(34),所述油缸组件(5)包括:油缸(51)和导向槽(52);
所述转臂主轴(31)呈“Z”字型,其一个水平端沿水平端轴向开设安装孔,转臂主轴(31)通过所述安装孔固定在主动轴(1)上,其另一个水平端为安装轴,所述转臂滚轮(32)通过转臂轴承(33)支撑在所述安装轴上,所述盖板(34)从安装轴右端对所述转臂滚轮(32)和转臂轴承(33)轴向限位;
所述油缸(51)固定在机架上,油缸(51)的活塞杆端部固定有导向块,导向块上加工有与活塞杆轴向垂直的所述导向槽(52),所述转臂滚轮(32)外圆周与所述导向槽(52)滚动配合,当活塞杆伸缩时,通过推动或拉动转臂滚轮(32)带动所述转臂组件(3)绕主动轴(1)的轴向转动,此时转臂滚轮(32)在所述导向槽(52)内滚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锁式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组件(4)包括:摆杆A(41)、摆杆B(42)、销轴(43)、滚轮(44)和轴承(45),所述弧槽盘(6)上的弧形槽为宽度与所述滚轮(44)外径相同的腰型槽;
所述摆杆A(41)和摆杆B(42)同轴固定在销轴(43)的轴向两端,摆杆A(41)和摆杆B(42)之间的销轴(43)上通过轴承(45)套装有滚轮(44),摆杆A(41)抵触在销轴(43)端部的轴肩上,销轴(43)伸出摆杆B(42)的端部锁定,用于对摆杆A(41)、滚轮(44)和摆杆B(42)轴向限位;
其中,摆杆A(41)和摆杆B(42)分别位于弧槽盘(6)的两侧,滚轮(44)与弧槽盘(6)上的腰型孔滚动配合使所述摆杆组件(4)绕主动轴(1)轴向转动时,推动弧槽盘(6)绕从动轴(2)的轴向向相反方向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锁式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1)上设置环形凸台,用于从摆杆A(41)的右端对摆杆A(41)进行轴向限位;所述摆杆B(42)左端通过套设在主动轴(1)上的限位螺母对摆杆B(42)进行轴向限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锁式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A(41)和摆杆B(42)上销轴(43)安装端的相对端分别开设花键通孔,用于与安装其内的主动轴(1)键连接,所述摆杆A(41)的花键通孔的右端部分同轴开设大于其孔径的盲孔,使所述主动轴(1)上的环形凸台抵触在盲孔和花键通孔之间的台阶面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锁式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组件(5)还包括:油缸销轴(53),所述油缸销轴(53)一端与油缸(51)的活塞杆固定,另一端与导向块固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式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7)的钩端为弧形,其内弧面与副桥节上对应的连接件的外弧面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670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