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增强耐磨抗腐蚀聚已内酰胺材料、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75990.9 | 申请日: | 2019-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83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 发明(设计)人: | 俞黄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异彩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77/02 | 分类号: | C08L77/02;C08L27/18;C08K13/04;C08K7/14;C08K3/04;C08K5/5425;B29D2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1300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量份 石墨烯 已内酰胺 玻纤 增强材料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延展性 聚四氟乙烯 改性增强 防静电 抗腐蚀 耐磨度 耐用度 润滑剂 稳定剂 增韧剂 拉伸 耐磨 制备 改进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改性增强耐磨抗腐蚀聚已内酰胺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聚已内酰胺,33‑95重量份;聚四氟乙烯,1‑8重量份;玻纤,2‑25重量份;增韧剂,1‑20重量份;石墨烯,0.8‑10量份;润滑剂,0.1‑1.0重量份;稳定剂,0.05‑2重量份;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0.05‑1重量份。本发明通过在组分中加入石墨烯和玻纤对聚已内酰胺进行改进,由于石墨烯具有的较高的硬度,具有非常强的耐用度,且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因此加入石墨烯不仅能够增强材料的强度,而且能够实现防静电的功能,同时能够提高制得材料的柔性,而玻纤的加入能够有效的增强材料的拉伸强度以及耐磨度,在保证适当的塑性和韧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材料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性增强耐磨抗腐蚀聚已内酰胺材料、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聚酰胺(PA)是分子链中含有酰胺基团的一类聚合物,它是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之首,其产量和消费量居第一位。其中用量最大的是聚己内酰胺(PA6),因其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铁路、航空、电子电气工业、机械工业等领域。
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2040834B公开了一种聚己内酰胺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专利通过增塑剂、交联剂、增韧剂以及热稳定剂的改性作用,使其获得优异的柔韧性,但是该专利是通过牺牲了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来实现,但是作为油田管材,良好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是衡量管材的重要指标;
此外原有采油抽油管一般采用高碳钢或加内衬油管使用,此材料缺点;1;重量重,施工操作工序复杂,劳动强度高,影响采油效益。2;使用成本高,维护清理更换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改性增强耐磨抗腐蚀聚已内酰胺材料以解决上述问题。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改性增强耐磨抗腐蚀聚已内酰胺材料的制备方法和一种油田抽油管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一种改性增强耐磨抗腐蚀聚已内酰胺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
聚已内酰胺,33-95重量份;
聚四氟乙烯,1-8重量份;
玻纤,2-25重量份;
增韧剂,1-20重量份;
石墨烯,0.8-10量份;
润滑剂,0.1-1.0重量份;
稳定剂,0.05-2重量份;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0.05-1重量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增强耐磨抗腐蚀聚已内酰胺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搅拌混匀
将如下重量份数的聚已内酰胺,33-95重量份;聚四氟乙烯,1-8重量份;玻纤,2-25重量份;增韧剂,1-20重量份;石墨烯,0.8-10量份;润滑剂,0.1-1.0重量份;稳定剂,0.05-2重量份;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0.05-1重量份投入到高速混炼机筒内搅拌;
2)挤压成型造粒
将搅拌后的材料经输送管道输送至双螺杆挤出机的主喂料机筒内,且分别对一号失重称添加石墨烯材料,2号失重称添加玻纤材料,然后双螺杆挤出机挤出直径5mm-6mm的产品,在水槽中冷却,采用水槽端部的切粒机切粒,形成长度为5-10mm的颗粒。
在上述所述的一种改性增强耐磨抗腐蚀聚已内酰胺材料制备方法中,所述高速混炼机筒的运转速度为700-1500r/min,所述高速混炼机筒的运转时间为15min-3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异彩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异彩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59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