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及其装配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66041.4 | 申请日: | 2019-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06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冬;刘学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J15/14 | 分类号: | B21J15/14;B21J15/38;B21J15/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张海英 |
| 地址: | 2662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强 装配 设备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汽车底盘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包括用于对纵梁组件进行上料、组装和下料的装配工作台、第一上料小车、第二上料小车、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第一上料行吊、第二上料行吊、自动铆钳、下料小车和下料行吊,通过第一上料行吊将第二U形加强板和纵梁从上料小车吊运至第一定位机构进行定位后吊装至移动台,通过第二上料行吊将第一U形加强板和平板状加强板吊运至第二定位机构进行定位后吊运至移动台,实现对纵梁组件的位置装配,然后将移动台移动至第二工作区,可通过自动铆钳对各个铆钉自动拉铆实现对纵梁组件组装,然后将移动台移动至第三工作区,通过下料行吊将纵梁组件吊装至下料小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底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底盘尤其是商用车底盘,与纵梁连接装配的各类加强板,形状相对不规则、自重较大、品种与数量较多,目前无较好的方式实现该类加强板与汽车纵梁的装配。当前对该类制件的装配多采用人工装配为主。首先由工人操作起重设备(如天车、电动葫芦等),将纵梁制件摆放到装配工作台,摆好固定,再分别操作起重设备吊拉U型类加强板平板类加强板、L型类加强板至装配要求的位置,一名工人手扶需要装配的制件,并进行简单定位,另一名工人操作气动扳手进行打螺栓固定,装配结束后,再由工人操作起重设备,将装配后的总成件转至指定器具内,完成整个过程需要配置三名操作人员,人工劳动强度大,且生产效率低下。
对此,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纵梁与U型类加强板的装配设备,借助工装,实现自动化装配的过程。如附图1所示,该生产线主要包含三大部分,上料区1’、装配区2’和下料区3’。上料区设有运输轨道11’,在运输轨道11’的同一侧布置两台有轨小车12’,两台有轨小车12’分别用来存放纵梁4’与U型类加强板5’,生产线运行时,由吊拉装置分别吊取纵梁4’与U型类加强板5’至运输轨道11’,纵梁4’与U型类加强板5’通过端头定位。将定位后的总成件由运输轨道11’运输至装配区2’进行铆接装配或者螺栓紧固,装配结束后,运输轨道11’将其输送至下料区3’,在下料区3’通过吊拉装置将总成件转运至存储小车31’。该装配线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受装配线主体结构限制,只能实现纵梁4’与U型类加强板5’的自动化上料、装配和自动化下料过程,对于平板类加强板以及L型类加强板无法实现自动化上下料、及装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及其装配方法,以实现将纵梁和U型类加强板以及平板类加强板的自动装配。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该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用于组装纵梁组件,所述纵梁组件包括纵梁、第一U形加强板、第二U 形加强板和平板状加强板,通过铆钉将所述纵梁、所述第一U形加强板、所述第二U形加强板和所述平板状加强板铆接,所述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包括:
装配工作台,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移动台,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底座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工作区、第二工作区和第三工作区,沿第二方向,所述底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第一上料小车和第二上料小车,所述第二上料小车用于存放所述第一U形加强板和所述平板状加强板,所述第一上料小车用于存放所述纵梁和所述第二U 形加强板,所述第一上料小车和所述第二上料小车均可沿第一方向运动,且所述第一上料小车和所述第二上料小车分别能够运动至所述第一工作区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和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工作区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定位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二U 形加强板进行定位,所述第二定位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一U形加强板进行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660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却冲头结构
- 下一篇:一种薄板钣金件自动化加工处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