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63104.0 | 申请日: | 201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76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7 |
发明(设计)人: | 何斯纳;吴龙佳;吴劲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10K50/115 | 分类号: | H10K50/115;H10K50/16;H10K50/80;H10K85/00;H10K7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张杨梅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量子 发光二极管 | ||
本发明属于平板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包括:金属化合物纳米颗粒和硫酚类化合物;硫酚类化合物通过巯基连接金属化合物纳米颗粒的表面,且所述巯基与金属化合物纳米颗粒的金属原子键合;金属化合物纳米颗粒为金属氧化物和/或金属硫化物。上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金属化合物纳米颗粒、硫酚类化合物和醇,将金属化合物纳米颗粒、硫酚类化合物和醇混合,进行加热反应,制备前驱体溶液;将前驱体溶液进行固液分离处理,获得所述复合材料。将该复合材料用于制备为量子点发光二极管中的电子传输层,提高电子传输能力,从整体上有效提高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平板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量子点电致发光为一种新型的固态照明技术,具备低成本、重量轻、响应速度快、色彩饱和度高等优点,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已成为新一代发光二极管(LED)照明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目前所研究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器件的发光机理为:由阴极注入的电子通过电子传输层传输进入量子点发光层与空穴进行复合辐射发光。
近年来,无机半导体作为电子传输层成为比较热的研究内容。为了进一步提高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性能,人们尝试采用一些小分子配体对无机半导体进行表面化学修饰。目前,常见的小分子配体主要为硫醇、脂肪酸、胺和有机磷酸等,采用这些小分子配体进行无机半导体的表面修饰,虽然可一定程度上提高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性能,但是效果有限,仍待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旨在提高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材料,包括:金属化合物纳米颗粒和硫酚类化合物;所述硫酚类化合物通过巯基连接所述金属化合物纳米颗粒的表面,且所述巯基与所述金属化合物纳米颗粒的金属原子键合;
所述金属化合物纳米颗粒为金属氧化物和/或金属硫化物。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材料,采用硫酚类化合物作为小分子配体,并以硫酚类化合物的巯基与所述金属化合物纳米颗粒的金属原子键合,有效实现了对金属化合物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硫酚类化合物中芳环的强电子密度作为强电子给体与金属化合物纳米颗粒的表面发生电子迁移反应,增加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将该复合材料应用于制备为量子点发光二极管中的电子传输层,可以促进电子和空穴在量子点发光层中有效复合,提高电子传输能力,降低激子累积对器件性能的影响,从整体上有效提高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性能。
相应的,一种上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金属化合物纳米颗粒、硫酚类化合物和醇,将所述金属化合物纳米颗粒、所述硫酚类化合物和所述醇混合,进行加热反应,制备前驱体溶液;
将所述前驱体溶液进行固液分离处理,获得所述复合材料。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金属化合物纳米颗粒与硫酚类化合物在醇中加热反应,随后进行固液分离处理,实现了采用硫酚类化合物对金属化合物纳米颗粒进行表面修饰,使得硫酚类化合物与金属化合物纳米颗粒稳定键合,方法操作简便,无需昂贵设备,反应过程可控,质量稳定保障,便于规模化生产。
相应的,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包括相对设置的阴极和阳极,设置在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之间的量子点发光层,以及设置在所述阴极和所述量子点发光层之间的电子传输层,所述电子传输层的材料包括:前述复合材料,或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631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