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臭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55286.7 | 申请日: | 2019-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0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潘毅;潘宏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珊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2;C02F101/30;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三合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38 | 代理人: | 董建军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萧***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体 底泥 生态修复 搅动 河道 投放 构建 菌泥 水生植物 水体生态系统 无机矿物材料 全方位修复 水体溶解氧 微生物降解 重金属污染 底泥修复 底栖生物 藻类生长 生态草 碳纤维 有机物 加边 矿物 曝气 生境 增氧 生态系统 鱼类 治理 吸收 种植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臭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快速充分搅动底泥,向水体中投放矿物底泥生态修复材料,边投边搅动底泥,使其在底泥中均匀分散,静置1~3天;将菌泥粉加入水体中,边加边搅动,经3~5天微生物降解后完成底泥修复;(2)通过用曝气增氧的方法提高水体溶解氧;再在水体中布置碳纤维生态草;(3)在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及重金属污染;并在水体中投放底栖生物,构建底栖生态系统;向水体中投放鱼类,控制水体中的藻类生长。本发明采用无机矿物材料和菌泥粉对底泥进行生态修复,再依次构建水体生境和水体生态系统,完成对河道的底层、水体及环境全方位修复,治理彻底且治理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河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臭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黑臭水体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水体外源污染物的排入大;内源性污染增加,但水体的自净能力又弱,使得过多的污染导致水体恶化。 同时大多数水体水域生态系统的缺乏,水体自净能力低下。
对于从上覆水中移出N、P,目前已有众多方法,然而,由于很多污染水体污染时间较长,底泥中蓄积了大量的N、P,内源污染严重,如何快速、有效的消除这部分内源污染成为了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一大难点。目前,比较通行的方法是底泥疏浚, 这种方法固然可以使水体内源污染快速消除,但因底泥厚度不均,清淤难度大,以及清淤的二次污染,常会导致蓝藻的大规模爆发。此外,疏浚工程规模巨大,投资极高,其推广应用受经济条件制约。因此,若能够对底泥的有机质和氮磷进行原位生物修复,不仅可以避免过度清淤带来的生态扰动,而且具有极佳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黑臭的底层治理消解,提升底层土壤的活性,激活土壤中固有土著微生物,从而起到对水体的整体生态治理和恢复的作用。对水体黑臭的底泥提升土壤的氧化、还原、定位,逐渐使底泥恢复到自然土壤。治理好水体后,可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不用清淤,也可提升水体的容积力。
底泥生态修复是利用物理和生物处理方法,对底泥中污染物进行降解和去除。一方面,通过吸附和沉降迅速清除水体中的悬浮物。另一方面,降解污泥中的有机质。生态修复法是最环保最先进的治理技术之一,能针对不同的污染种类的底泥物质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同时对于周边环境及水体水域不会造成任何的二次污染和影响,并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水体的水质问题,特别是水体黑臭问题。同时能做到淤泥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前多采用天然无机矿物质进行吸附完成底泥生态修复,由于矿物质的吸附率有限,导致矿物质的投放量较大,从而导致水体减少,水体治理效率不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臭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采用无机矿物材料和菌泥粉对底泥进行生态修复,再依次构建水体生境和水体生态系统,完成对河道的底层、水体及环境全方位修复,治理彻底且治理效率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黑臭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底泥修复:
快速充分搅动底泥,待底泥松散蓬松后,向水体中投放矿物底泥生态修复材料,边投边搅动底泥,使其在底泥中均匀分散,静置1~3天;
将所制菌泥粉加入上述步骤处理过的水体中,边加边搅动,经3~5天微生物降解后完成底泥修复。
重金属离子可以进入矿物的原子配位壳中,与-OH进行交换,通过共价键或配位键结合于矿物表面。粘土矿物羟基化表面可以通过静电作用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配位结合,其层与层之间以分子力结合,重金属容易进入层间与SiO-发生配合作用。粘土矿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重金属离子经液膜扩散到粘土矿物表面,再由表面向内部扩散,最后在粘土矿物内部与活性基团发生化学反应,直至吸附达到平衡。无机矿物材料对重金属的吸附率与其表面积、-OH含量均有较大关系,天然未改性的矿物材料其因吸附有其他物质导致表面积降低、吸附率下降,且-OH含量有限也使其吸附率受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珊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珊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552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