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臭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55286.7 | 申请日: | 2019-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0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潘毅;潘宏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珊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2;C02F101/30;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三合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38 | 代理人: | 董建军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萧***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体 底泥 生态修复 搅动 河道 投放 构建 菌泥 水生植物 水体生态系统 无机矿物材料 全方位修复 水体溶解氧 微生物降解 重金属污染 底泥修复 底栖生物 藻类生长 生态草 碳纤维 有机物 加边 矿物 曝气 生境 增氧 生态系统 鱼类 治理 吸收 种植 | ||
1.一种黑臭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臭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底泥修复:
快速充分搅动底泥,待底泥松散蓬松后,向水体中投放矿物底泥生态修复材料,边投边搅动底泥,使其在底泥中均匀分散,静置1~3天;
将所制菌泥粉加入上述步骤处理过的水体中,边加边搅动,经3~5天微生物降解后完成底泥修复;
(2) 构建水体生境:
对于水体溶解氧较低的情况下,通过用曝气增氧的方法提高水体溶解氧,使用条件:溶解氧小于3mg/L;再在水体中布置碳纤维生态草;
(3) 构建水体生态系统:
在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及重金属污染;并在水体中投放底栖生物,构建底栖生态系统;向水体中投放鱼类,控制水体中的藻类生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底泥生态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10~15重量份改性沸石、5~11重量份聚合硅酸铝铁、30~50重量份改性膨润土和29~50重量份陶土混合均匀后,研磨成150~250目超微颗粒,即为底泥生态修复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菌泥粉制备方法为:取水体中底泥,加入微生物菌液和琼脂,混合均匀后于室温下,堆积发酵5~7天后得菌泥液,将菌泥液于0~4℃冷冻干燥24小时后除去水分,再经研磨得菌泥粉。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黑臭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沸石或改性膨润土的制备方法为:
S1、预处理:将天然沸石或膨润土经800~1000℃马弗炉中焙烧8~12小时;
S2、有机改性:将预处理好的天然沸石或膨润土与15~20wt%的硅烷偶联剂-甲苯溶液混合均匀,搅拌回流反应10小时后,抽滤,滤饼经甲苯洗涤数次,再经乙醇抽提24小时后,真空干燥,研磨得有机改性天然沸石或膨润土;
S3、接枝改性:将S2所制有机改性天然沸石或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钠加入水中,调节PH为4,回流反应10小时,过滤,滤饼经水洗,真空干燥,研磨得改性沸石或改性膨润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矿物底泥生态修复材料的投放量为5~10kg/亩水域。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黑臭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泥、微生物菌液和琼脂的质量比为1:0.06 ~0.08:0.3~0.4,所述微生物菌液的总菌浓度为107~108CFU/mL,微生物菌液中的微生物菌为聚磷菌、酵母菌和芽孢杆菌混合物,三者质量比为1:2: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菌泥粉的投放量为3~5 kg/亩水域。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黑臭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的硅烷偶联剂-甲苯溶液的质量为天然沸石或膨润土质量的20~25倍。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黑臭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的有机改性天然沸石或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水的质量比为1:0.2~0.4:20~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珊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珊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5528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