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及其集成控制器、集成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54912.0 | 申请日: | 2019-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93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郭彩芳;姚鹏飞;齐阿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3 | 分类号: | B60R16/023;B60W10/08;B60L5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白雪静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及其 集成 控制器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及其集成控制器、控制系统,其中,集成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芯片,其包括第一内核和第二内核,第一内核用于对电控模块进行控制,以实现对电机的驱动,第二内核用作整车控制器;第二控制芯片,其用于对车载充电模块进行控制,以实现外部交流电源对动力电池进行交流充电,或者,实现动力电池通过交流充放电口向外部负载进行交流放电。该集成控制器,能够减少元器件的使用,从而能够降低成本、减小体积、降低总成重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及其集成控制器、集成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的零部件日益往高集成、低成本、小体积方向发展,例如近两年出现的电机、电控和减速器集成的三合一,DC/DC(Direct Current/Direct Current,直流/直流)、OBC(On Board Charger,车载充电器)和配电集成的三合一等,多个零部件集成可以省掉零部件之间的连接线束以及单个零部件的固定支架等,成本和空间利用上优势较明显,出于这个原因,最近部分厂家开始研发更多零部件集成的多合一总成。但是目前市场出现的多合一大多是纯粹的物理集成方案,虽然不同模块组装在一起,但是零部件间元件的复用较少,故其在成本和空间方面节省的比例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汽车的集成控制器,以通过电器元件的共用或复用,减少电器元件的使用,进而降低成本,减小总成的体积和重量。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汽车的集成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汽车。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的集成控制器,所述电动汽车包括动力电池和交流充放电口,所述集成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芯片,其包括第一内核和第二内核,所述第一内核用于对电控模块进行控制,以实现对电机的驱动,所述第二内核用作整车控制器;第二控制芯片,其用于对车载充电模块进行控制,以实现外部交流电源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交流充电,或者,实现所述动力电池通过所述交流充放电口向外部负载进行交流放电。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集成控制器,通过控制芯片的共用,能够减少元器件的使用,从而能够降低成本、减小体积、降低总成重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汽车的集成控制系统,所述电动汽车包括动力电池和交流充放电口,所述集成控制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集成控制器,所述集成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芯片和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包括第一内核和第二内核;驱动单元,其包括电控模块、电机和车载充电模块,所述第一内核用于对所述电控模块进行控制,以实现对所述电机的驱动,所述第二内核用作整车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用于对所述车载充电模块进行控制,以实现外部交流电源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交流充电,或者,实现所述动力电池通过所述交流充放电口向外部负载进行交流放电。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集成控制系统,通过电器元件的共用或复用,能够减少电器元件的使用,进而能够降低成本,减小总成的体积和重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上述的电动汽车的集成控制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采用上述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集成控制系统,通过电器元件的共用或复用,能够减少电器元件的使用,进而能够降低成本,减小总成的体积和重量。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549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