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盘碟式自降温真空灭弧室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51813.7 | 申请日: | 2019-08-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10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 发明(设计)人: | 郭玉凡;李同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宝利输变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33/664 | 分类号: | H01H33/664;H01H33/662;H01H33/666;H01H9/52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领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3130 | 代理人: | 董霖 |
| 地址: | 0658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盘碟式 降温 真空 灭弧室 | ||
1.复合盘碟式自降温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总成(1)、螺栓(2)、绝缘板(3)、合闸磁力推杆(4)、顶板(5)、组装蝶式灭弧装置(6);所述支架总成(1)左侧下方设置有安装箱(101);所述绝缘板(3)设置在安装箱(101)内部下方;多个所述合闸磁力推杆(4)设置绝缘板(3)顶部;所述合闸磁力推杆(4)在绝缘板(3)长度方向上均匀设置;所述安装箱(101)右侧顶部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立墙(102);所述顶板(5)通过螺栓(2)固定设置在立墙(102)顶部左侧位置;所述顶板(5)水平设置;所述组装蝶式灭弧装置(6)设置在顶板(5)和安装箱(101)之间;所述组装蝶式灭弧装置(6)包括上绝缘盖(601)、下绝缘盖(602)、接线软排(603)、复位弹簧(604)、屏蔽筒(605)和陶瓷绝缘体(606);所述陶瓷绝缘体(606)中部贯通设置有通槽(607);所述上绝缘盖(601)和下绝缘盖(602)两端均设置有凸台(608);所述上绝缘盖(601)下方的凸台(608)设置在通槽(607)内部顶端;所述下绝缘盖(602)上方的凸台(608)设置在通槽(607)内部底端;所述通槽(607)直径等于凸台(608)直径;所述上绝缘盖(601)和下绝缘盖(602)直径大于凸台(608)直径,所述安装箱(101)顶部和顶板(5)在长度方向上均匀贯通设置有多个固定孔(103);上绝缘盖(601)上方的凸台(608)设置在顶板(5)的固定孔(103)内部;所述下绝缘盖(602)下方的凸台(608)设置在安装箱(101)的固定孔(103)内部;所述固定孔(103)直径等于凸台(608)外径;所述顶板(5)底部和安装箱(101)顶部之间间距等于上绝缘盖(601)、陶瓷绝缘体(606)和下绝缘盖(602)高度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盘碟式自降温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绝缘盖(601)下方的凸台(608)底部设置有屏蔽罩(609);所述下绝缘盖(602)上方的凸台(608)顶部设置有导向套(610);所述导向套(610)顶部设置有不锈钢波纹管(611);所述屏蔽筒(605)设置在不锈钢波纹管(611)和屏蔽罩(609)之间;所述屏蔽筒(605)内径小于不锈钢波纹管(611)外径;所述屏蔽筒(605)内径小于屏蔽罩(609)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盘碟式自降温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筒(605)和陶瓷绝缘体(606)之间设置有散热铜罩(612);所述散热铜罩(612)内径等于屏蔽筒(605)外径;所述散热铜罩(612)外周均匀设置有多个散热翅片(6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盘碟式自降温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绝缘盖(601)和下绝缘盖(602)之间距离等于散热铜罩(612)高度等于导向套(610)、不锈钢波纹管(611)、屏蔽筒(605)与屏蔽罩(609)高度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盘碟式自降温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609)设置在散热铜罩(612)内部;所述屏蔽罩(609)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导电杆(614);所述第一导电杆(614)顶部贯穿上绝缘盖(601)后固定设置有螺钉(615);所述螺钉(615)和第一导电杆(614)之间设置有上固定接线排(6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盘碟式自降温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杆(614)底部贯穿屏蔽罩(609)后在屏蔽筒(605)内部设置有第一圆台(617);所述导向套(610)中部贯通滑动连接有第二导电杆(618);所述第二导电杆(618)顶部贯穿不锈钢波纹管(611)后在屏蔽筒(605)内部设置有第二圆台(619);所述第一圆台(617)底部和第二圆台(619)顶部均螺纹固定连接有触头体(6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盘碟式自降温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绝缘盖(602)下方的凸台(608)底部设置有卡槽(621);所述复位弹簧(604)设置在卡槽(621)内部;所述第二导电杆(618)贯穿复位弹簧(604)中部;所述第二导电杆(618)中部下方设置有螺纹杆(622);所述螺纹杆(622)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垫片(623)、第一螺母(624)、接线软排(603)和第二螺母(625);所述垫片(623)顶部和卡槽(621)内部底端通过复位弹簧(604)连接;所述接线软排(603)固定夹紧在第一螺母(624)和第二螺母(625)之间;所述第二螺母(625)下表面和合闸磁力推杆(4)上表面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宝利输变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宝利输变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5181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