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箬竹叶中提取抗真菌黄酮组分的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44907.1 | 申请日: | 201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2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胡国元;邓龙兴;杨春雷;余君;覃光炯;杨锦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11/30 | 分类号: | C07D311/30;C07D311/40;A01N43/16;A01P3/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闭钊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箬竹叶 链格孢菌 抗真菌 洗脱液 黄酮 烟草 应用 黄酮粗提物 水溶液混合 烟草疫霉菌 植物源农药 柱层析分离 粗提取物 抗菌能力 目标产物 闪式提取 乙酸乙酯 最终产物 萃取产物 孢子萌发 冰乙酸 粗产物 石油醚 乙醇 粉体 粒径 萃取 筛选 生长 开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箬竹叶中提取抗真菌黄酮组分的方法及应用。首先将一定粒径的箬竹叶粉体与冰乙酸、乙醇的水溶液混合进行闪式提取并干燥,得到箬竹叶黄酮粗提物;接着依次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对粗提取物进行萃取,然后分两次用不同的洗脱液对萃取产物进行柱层析分离,期间筛选出抗菌能力较强的洗脱液并干燥,最终得到目标产物。实验表明,提取得到的粗产物及最终产物能够显著抑制烟草链格孢菌的孢子萌发以及烟草链格孢菌、烟草疫霉菌丝生长。本发明为箬竹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其作为植物源农药原材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箬竹叶中提取抗真菌黄酮组分的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箬竹在我国分布广泛,文献记载箬竹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从箬竹叶中提取到的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抗菌活性和抗癌作用,尤其是其中所含的黄酮组分,对于植物病原细菌、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如果能以简单、高效的方法从箬竹叶中提取出纯度较高的黄酮组分并充分利用其抗菌特性,必将产生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关于箬竹叶中黄酮组分的研究较少,相关分离纯化路线的研究尚不深入,还没有较为成熟的工业化全合成或半合成方法被公开报道过。检索发现,目前对于箬竹叶的利用主要在于提炼其中的挥发性油并制成香精或香料,例如中国专利CN103074159A、CN104307016A、CN104130862A分别公开了不同的箬竹叶挥发性油提取方法。这些技术方案中分别采用了乙醚-水蒸气蒸馏法、乙醇萃取法、纤维素酶发酵-乙醇萃取法对箬竹叶中的有效成分进行了提取。也有一些文献公开了利用乙二醇-氯化钾复合萃取液、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等从箬竹叶中提取总黄酮的方法。
综合检索到的文献,箬竹叶的传统溶剂提取法主要有煎煮法、浸渍法、回流法、连续回流法、渗漉法等。由于天然产物结构和性质较为复杂,上述方法普遍存在提取率低、周期长、花费成本高、操作复杂等问题。现代提取方法主要有超声波提取、微波萃取、闪式提取和酶解法等,其中闪式提取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提取方法。闪式提取技术以组织破碎提取原理为核心理论依据,在室温和适当溶剂存在前提下,利用高速破碎、高速搅拌和超分子渗透技术,将材料的组织器官在数秒至几分钟时间内破碎、研磨至细微颗粒,再通过细胞组织的破裂和组织外围溶剂的快速渗透、溶解,使药材组织细胞内的目标生物活性成分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能耗、最大的收率迅速从细胞中解离出来进入溶剂体系中,实现药材组织细胞内外有效成分分子浓度的平衡。闪式提取不会破坏药材中的热敏成分,能实现快速绿色提取的效果。
我们采用不同溶剂分别利用振荡浸渍法、超声波提取法、闪式提取法从箬竹叶中提取抗真菌黄酮组分,并比较了不同方法的提取率、抗菌活性以及溶剂回收率等,所有结果都表明本发明方法是一种高效、低耗的绿色提取箬叶黄酮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箬竹叶中提取抗真菌黄酮组分的方法,具体过程如下:(a)采集来的箬竹叶经洗净、干燥、粉碎、过筛处理,得到箬竹叶粉末;(b)将箬竹叶粉末加入到包含有机酸、有机醇、水等成分的复合提取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后进行闪式提取,接着固液分离,得到滤液和滤渣;(c)滤渣按照步骤(b)中的方法再次进行浸泡、闪式提取,固液分离后合并滤液,浓缩滤液得到箬竹叶黄酮粗提物;(d)将箬竹叶黄酮粗提物分散在水中,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合并萃取液并干燥,得到箬竹叶黄酮粗萃取物;(e)将箬竹叶黄酮粗萃取物装填到硅胶柱中进行柱层析分离,筛选得到抗真菌黄酮组分。
进一步的,步骤(a)中箬竹叶粉末的粒径为20-100目。
进一步的,步骤(b)中箬竹叶粉末与复合提取液的用量比为1g:5-40mL,浸泡时间为10-90min,所使用的闪式提取器电压为100-150V,提取时间为30-90s。
进一步的,步骤(b)所述复合提取液中有机酸、有机醇、水的体积比为1-15:0.5-8:2-25,所述有机酸具体为冰乙酸,所述有机醇具体为无水乙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49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