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芘类蓝光发光材料及其合成方法、电致发光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44125.8 | 申请日: | 201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40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彦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09/68 | 分类号: | C07C209/68;C07C211/61;C09K11/06;H01L51/54;H01L51/50 |
代理公司: | 44300 深圳翼盛智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黄威<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材料 蓝光发光材料 苯基取代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能量转移效率 高分辨质谱 光取出效率 光物理性能 发光分子 降低器件 器件寿命 有效抑制 元素分析 主体材料 取向性 主客体 核磁 偶极 制备 合成 保证 研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芘类蓝光发光材料及其合成方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芘类蓝光发光材料含有具有高PLQY的芘类发光材料,同时包含多苯基取代苯结构。多苯基取代苯不仅能够提高发光分子的偶极取向性提高器件的光取出效率;而且能够有效抑制AIE降低器件的效率并提高器件寿命;保证主体材料和发光材料具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减少器件中的缺陷、提高主客体间的能量转移效率。通过核磁、高分辨质谱以及元素分析对它们的结构进行确认,然后对它们的光物理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最后基于这些发光材料制备了一系列高性能的深蓝光OLED。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芘类蓝光发光材料及其合成方法、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ing-emitting diodes,OLEDs)由于主动发光、可视角度大、相应速度快、温度适应范围宽、驱动电压低、功耗小、亮度大、生产工艺简单、轻薄、且可以柔性显示等优点,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吸引了科研工作者和公司的关注。目前,三星、LG已经实现OLEDs应用在手机上。随着OLED技术在照明和显示两大领域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其核心材料的研究更加关注,一个效率好寿命长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常是器件结构以及各种有机材料的优化搭配的结果,这就为化学家们设计开发各种结构的功能化材料提供了极大地机遇和挑战。常见的功能化有机材料有: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空穴阻挡材料、电子注入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电子阻挡材料以及发光主体材料和发光客体(染料)等。为了制备性能更好的发光器件,业界一直致力于开发新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以进一步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和寿命。
在OLED中,发光层材料的优劣是OLED能否产业化起决定作用。早期的OLED发光材料为传统荧光材料,由于在OLED中单重态和三重态的激子比例为1:3,而传统荧光材料只能利用单重态激子发光,因此,传统荧光材料的OLED理论内量子效率为25%。而目前在工业上应用的荧光材料是具有TTA效应的荧光材料,荧光材料在TTF效应作用下,能够将三重态激子通过三重态激子之间的融合作用转变成单重态激子,获得62.5%的内量子效率;同时也保证OLED具有深蓝光发射、高效、长寿命。
目前同时具备深蓝光发射、高效、长寿命OLED材料用的最多的是基于蒽核和芘核的荧光材料。但是这类荧光材料需要刚性的大平面来保证高的荧光量子效率(PLQY),而刚性大平面通常会导致蒸镀温度的提高,通过在器件中容易发生聚集诱导淬灭(AIE)使得器件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芘类蓝光发光材料及其合成方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芘类蓝光发光材料含有具有高PLQY的芘类发光材料,同时包含多苯基取代苯结构。多苯基取代苯不仅能够提高发光分子的偶极取向性提高器件的光取出效率;而且能够有效抑制AIE降低器件的效率并提高器件寿命;保证主体材料和发光材料具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减少器件中的缺陷、提高主客体间的能量转移效率。通过核磁、高分辨质谱以及元素分析对它们的结构进行确认,然后对它们的光物理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最后基于这些发光材料制备了一系列高性能的深蓝光OLED。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芘类蓝光发光材料,包括多苯基取代苯基团。
进一步地,所述芘类蓝光发光材料的分子结构式包括以下结构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R1、R2和R3结构包括C6-C50芳香基、取代C6-C50芳香族烃基、C6-C50杂芳香基、C1-C20烷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41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