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陶瓷壳体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40678.6 | 申请日: | 2019-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7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 发明(设计)人: | 贾玉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35/48 | 分类号: | C04B35/48;C04B35/622;C04B35/626;C04B35/638;C04B35/645;C03C2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帆远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90 | 代理人: | 徐静 |
| 地址: | 523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壳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电子设备 | ||
1.一种制作陶瓷壳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陶瓷壳体生坯,所述陶瓷壳体生坯包括陶瓷基板生坯和盖板生坯,所述陶瓷基板生坯中具有通孔,所述盖板生坯设置在所述通孔中;
对所述陶瓷壳体生坯进行烧结处理,以基于所述陶瓷基板生坯形成陶瓷基板,基于所述盖板生坯形成盖板,所述陶瓷基板和所述盖板通过所述烧结处理熔结为一体,所述盖板的光透过率为不小于70%,以便得到所述陶瓷壳体;
所述提供陶瓷壳体生坯包括:对第一陶瓷材料进行第一成型处理,得到所述盖板生坯;
所述第一成型处理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第一陶瓷材料注塑成型,并经过第一脱脂处理以及第一预烧结处理,得到盖板预烧坯,对所述盖板预烧坯进行第一切割处理,得到所述盖板生坯,其中,所述第一脱脂处理的温度为400-900℃,所述第一预烧结处理的温度为1200-1400℃;
所述烧结处理包括:
对所述陶瓷壳体生坯进行第一烧结处理,所述第一烧结处理的温度为1500~1600℃;
所述第一烧结处理之后,所述陶瓷壳体生坯的致密度不小于99%,所述陶瓷壳体生坯的气孔率不大于1%;
所述第一烧结处理之后,所述烧结处理进一步包括:
对经过所述第一烧结处理的所述陶瓷壳体生坯进行第二烧结处理,得到所述陶瓷壳体,所述第二烧结处理包括热等静压烧结处理,所述热等静压烧结处理的压力为100~250MPa;所述热等静压烧结处理的温度为1400~1700℃;
其中,所述第一陶瓷材料包括二氧化锆,所述二氧化锆中的立方相二氧化锆的含量为60~100wt%;
所述第一陶瓷材料进一步包括:60~100重量份的所述立方相二氧化锆;0~20重量份的三氧化二钇;0~40重量份的二氧化铈;以及0~20重量份的二氧化钛,其中,所述三氧化二钇和所述二氧化铈的重量份不同时为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供陶瓷壳体生坯进一步包括:
通过双色注塑工艺将第一陶瓷材料和第二陶瓷材料同步注塑成型,所述第一陶瓷材料形成所述盖板生坯,所述第二陶瓷材料形成所述陶瓷基板生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供陶瓷壳体生坯进一步包括:
对第二陶瓷材料进行第二成型处理,得到具有所述通孔的所述陶瓷基板生坯;
将所述盖板生坯设置在所述陶瓷基板生坯的所述通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预烧坯的致密度为60%-90%,所述盖板预烧坯的气孔率为10%-4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成型处理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第二陶瓷材料注塑成型,并经过第二脱脂处理以及第二预烧结处理,得到陶瓷基板预烧坯,对所述陶瓷基板预烧坯进行第二切割处理,得到具有所述通孔的所述陶瓷基板生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脱脂处理的温度为400-900℃,所述第二预烧结处理的温度为900-1200℃,所述陶瓷基板预烧坯的致密度为60%-90%,所述陶瓷基板预烧坯的气孔率为10%-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烧结处理在惰性气体氛围中进行,所述惰性气体的纯度不小于99.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所述热等静压烧结处理之后形成的所述盖板中,所述二氧化锆中的所述立方相二氧化锆的含量不小于95wt%。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陶瓷壳体生坯进行烧结处理之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对所述陶瓷壳体进行后处理,以便得到具有特定形状的所述陶瓷壳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包括平磨处理、数控加工处理以及抛光处理的至少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067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