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安全性的空中加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36801.7 | 申请日: | 2019-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71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丁乃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乃祥 |
主分类号: | B67D7/04 | 分类号: | B67D7/04;B67D7/06;B67D7/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性 空中加油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安全性的空中加油装置,属于航空航天领域,包括加油管,加油管上端设置放管装置,加油管末端设置加油口,加油管尾部设置气流调节装置,在受油机的尾翼上部设置受油装置。加油口位于加油机后下方,不容易发生追尾和剐蹭事故,并且加油管上设置有翼板,翼板可以根据气流方向和大小进行调节,使得加油管稳定,同时还能通过调节翼板使得加油管端部尽量靠下,拉开与加油机的垂直距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安全性的空中加油装置,属于航空航天领域。
背景技术
空中加油技术是在飞行中通过加油机向其他飞机或直升机补充燃料的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战斗机的续航能力,在战略或战术航空兵部队作战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支援作用。现代空中加油机及其空中加油技术已成为增强航空兵机动能力和打击能力的重要措施,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空中加油系统分软管一锥管式(简称软式)及伸缩管式(简称硬式)两大类,硬管式占用空间大,长度小,使用不方便也不安全,所以现在普遍使用的是软管式。但是软管式的加油方式最大的问题是软管会随气流摆动,导致战斗机对接困难,同时还由于气流的影响,软管的加油口会摆动在加油机后方,战斗机在迎合加油口时,战斗机与加油机几乎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容易发生追尾和剐蹭事故,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安全性的空中加油装置,加油口位于加油机后下方,不容易发生追尾和剐蹭事故,并且加油管上设置有翼板,翼板可以根据气流方向和大小进行调节,使得加油管稳定,同时还能通过调节翼板使得加油管端部尽量靠下,拉开与加油机的垂直距离。
本发明所述的高安全性的空中加油装置,包括加油管,加油管上端设置放管装置,加油管末端设置加油口,加油管尾部设置气流调节装置,在受油机的尾翼上部设置受油装置。
放管装置包括卷管,加油管上端与卷管连通,加油管通过密封与油泵连接;包括从动齿轮A,从动齿轮A安装在加油机的底部开口边缘,从动齿轮A上固定伸缩板,从动齿轮A与主动齿轮A啮合,主动齿轮A同轴固定在电机A转轴上,电机固定在加油机上,伸缩杆端部固定Y形叉架。
放管装置的工作过程和效果是:启动电机A,电机A带动主动齿轮A转动,主动齿轮A带动从动齿轮A转动,从动齿轮A带动伸缩板转动,将加油口的伸缩板打开,方便加油管放管,然后卷管转动放下加油管,燃油通过卷管和加油管后进行加油操作;伸缩板伸长,同时加油管卡在叉夹处,叉夹将加油管位置固定,同时伸缩板将加油管尽量下压,加上翼板的调节作用,增大加油机与受油机之间的垂直距离,降低追尾和剐蹭的概率;加油结束后,卷管转动将加油管卷起收纳,伸缩板收回,电机A反向转动使得伸缩板复位,将加油机底部开口封堵。
气流调节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固定在加油管尾端,壳体内设置转动块,转动块尾部为圆弧形,其边缘设置齿,转动块铰接在壳体内,铰接处为圆弧形转动块尾部的圆心,转动块尾部设置齿轮B,齿轮B与转动块尾部的齿啮合,齿轮B同轴固定在纵向电机B的转轴上,转动块内设置转动杆,转动杆上设置齿,转动块内置横向电机B,横向电机B的转轴上设置齿,横向电机B的转轴与转动杆啮合,转动杆端部固定翼板,纵向电机B和横向电机B与控制系统连接。
气流调节装置的工作过程和效果是:纵向电机A带动齿轮B转动,齿轮B带动转动块纵向转动,进而调节翼板的纵向转动;横向电机B转动带动翼板自转。纵向电机B和横向电机B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翼板的转动角度根据气流来进行调节,使得加油管尽量向下保持稳定,有利于受油机与加油口对接。
气流调节装置为两个,对称分布在加油管尾端两侧,两个翼板同时调节,使得风压均匀,加油管更稳定。
受油装置包括伸缩套筒,伸缩套筒包括内筒和外筒,内筒下边缘外翻,外筒上边缘内翻,内筒外翻边与外筒内翻边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空间,外筒上部筒壁上设置通孔,通孔与油泵连接,内筒内设置软管,软管上端连接受油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乃祥,未经丁乃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68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