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35940.8 | 申请日: | 2019-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7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 发明(设计)人: | 秦晓东;何祥一;曾飒;张志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2N5/071 | 分类号: | C12N5/07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戴丽伟 |
| 地址: | 甘肃省兰州***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消化 口腔黏膜 上皮细胞 上皮层 胰蛋白酶 传代 唇裂 吸管 口腔黏膜组织 无血清培养基 细胞培养技术 原代培养细胞 单细胞悬液 倒置培养 胎牛血清 无菌条件 细胞汇合 原代培养 剪切 吹打 核细胞 培养瓶 消化液 眼科剪 眼科镊 多核 双核 小块 成活率 冲洗 接种 切除 畸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具体涉及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具体分离和培养步骤如下:无菌条件下取唇裂整复术中切除的多余口腔黏膜组织,用PBS反复冲洗,用眼科剪除去黏膜下组织,剪成小块,置于DispaseⅡ酶中,4℃过夜消化18h,用眼科镊分离上皮层,PBS液冲洗上皮层,将上皮剪切成小片加入混合消化液中,37℃消化7分钟,加胎牛血清终止消化,用吸管反复吹打至单细胞悬液,离心弃上清,加入无血清培养基,接种于培养瓶中倒置培养,当原代培养的细胞汇合率达70%‑80%时,用0.25%胰蛋白酶/0.02%EDTA消化并以1:2传代。本发明整个培养过程简单,得到的原代培养细胞成活率高,并且不易出现双核、多核、畸形核细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胞培养技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大多数口腔黏膜疾病的病因复杂,致病机理不详,为进一步研究口腔黏膜上皮细胞(Oralmucosaepithelialcells,OMECs)多因素、多步骤致病机制,建立人永生化OMECs细胞系是非常必要的。正常情况下,OMECs在体外仅能传代培养5-6代,无法满足研究需求。
因此,有学者进行了人永生化OMECs细胞系的探索,如HPV16E6E7诱导的永生化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系,但HE染色可见细胞大小不均一,出现双核、多核、畸形核细胞,结果不甚理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采用德国Merck Millipore公司提供的Human Epidermal KeratinocyteComplete Medium Kit无血清培养基培养,成功分离培养了原代OMECs,无成纤维细胞混杂,原代细胞接种3天后即可长满,细胞形态均一,密集排列呈“铺路石”样生长,符合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形态特征,且生长迅速。证实了此培养基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具有增殖能力的OMECs,能够满足后续实验需求,整个培养过程简单,得到的原代培养细胞成活率高,并且不易出现双核、多核、畸形核细胞。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分离方法,具体分离步骤如下:
S101、在无菌条件下,取唇裂整复术中切除的多余口腔黏膜组织,将其放入烧杯容器内,然后使用50ml含1%双抗的PBS反复冲洗5遍,去除口腔黏膜组织表面的污垢和杂质;
S102、用眼科剪除去冲洗后的黏膜下组织,然后将剩余的黏膜上组织剪成2mm×1mm的小块,然后置于盛有2.5g/LDispaseⅡ酶的容器中,过夜消化;
S103、将步骤S102中过夜消化的黏膜组织用眼科镊分离上皮层,再用含1%双抗的PBS液冲洗上皮层,将口腔黏膜组织上皮层剪切成小片,然后再加入盛有混合消化液的容器中进行消化;
S104、向步骤S103的容器中加胎牛血清终止消化,再用吸管反复吹打至单细胞悬液;
S105、将单细胞悬液取出,将其倒入离心机内,对溶液进行离心,得到离心基液。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01中,取多余口腔黏膜组织的唇裂整复术患者年龄为3个月。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02中,口腔黏膜上组织过夜消化的环境温度为3-5℃,过夜消化时间为18h。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03中,混合消化液具体为0.25%胰酶和0.02%EDTA,且0.25%胰酶:0.02%EDTA=1:1。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03中,口腔黏膜组织上皮层消化的环境温度为36-38℃,消化时间为7分钟。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05中,单细胞悬液在离心机800rpm的速度下离心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59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