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查站和检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33983.2 | 申请日: | 201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61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强;李元景;孙尚民;宗春光;胡煜;李营;倪秀琳;马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5/00 | 分类号: | G01V5/00;G01N23/04;G01N23/203;G01B11/24;G01B11/00;G01N33/00;A61L2/24;A61L2/18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孙玉;许蓓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查站 检查 方法 | ||
本公开涉及一种检查站和检查方法,涉及安全检查技术领域。本公开的检查站包括:载体;和射线扫描组件、消毒装置和气味检测组件三个中至少两个;其中,射线扫描组件和气味检测组件设置于载体上,消毒装置设置于载体和/或射线扫描组件上;射线扫描组件用于通过透视成像和/或背散射成像对待检物进行扫描;消毒装置用于对待检物进行消毒;气味检测组件用于检查待检物释放的气体。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安全检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查站和检查方法。
背景技术
对出入境的货品进行安全检查等是海关的重要工作内容。目前,海关使用的传统集装箱/车辆检查系统,通常依靠X射线穿来获得被检物内部及表面信息。
发明内容
发明人发现:针对最近提出的海关“关检合一”的背景,传统集装箱/车辆检查系统不能满足海关的工作需求,例如,对于一些特定种类货物,仅仅依靠X射线,无法进行准确的物质属性判断,或者对于疫区货物的消毒防疫等工作也无法通过X射线装置完成。海关工作人员需要手动开箱后才能采集集装箱内部痕量样本,并进行分析而获得货物的物质属性信息。没有有效的自动化不开箱检测手段,效率低,工作繁重,且人员接触式的查验方式存在健康安全隐患。
本公开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自动化的对待检物进行综合安全检查的检查站,提高检查的效率、准确率和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查站,包括:载体;和射线扫描组件、消毒装置和气味检测组件三个中至少两个;其中,射线扫描组件和气味检测组件设置于载体上,消毒装置设置于载体和/或射线扫描组件上;射线扫描组件用于通过透视成像和/或背散射成像对待检物进行扫描;消毒装置用于对待检物进行消毒;气味检测组件用于检查待检物释放的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检查站还包括:放射物检测装置,设置于载体和/或射线扫描组件上,用于识别待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查站包括气味检测组件,气味检测组件包括:电子鼻,位置调整机构;电子鼻,用于从待检物的目标采集部位吸气采样并检测气体;位置调整机构,用于调整电子鼻的采样位置,以使电子鼻到达目标采集部位进行吸气采样。
在一些实施例中,载体包括框架,框架下空间形成通道;位置调整机构包括:导向机构;导向机构设置于框架上,沿通道可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置调整机构还包括:机械臂;机械臂一端安装电子鼻,另一端安装于导向机构上,用于通过多自由度运动调整电子鼻的采样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检查站还包括: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目标采集部位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置检测装置包括:图像采集组件,图像识别部件;图像采集组件用于采集待检物的图像信息;图像识别部件用于对待检物的图像信息进行识别,确定目标采集部位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检物包括散装货物;图像采集组件包括:扫描部件和摄像部件中至少一种;扫描部件用于对待检物进行扫描,获取待检物的外形轮廓的坐标信息;图像识别部件用于根据待检物的外形轮廓的坐标信息,识别散装货物的外形轮廓,并确定目标采集部位;或者,摄像部件用于采集待检测物的图像;图像识别部件用于根据待检测物的图像识别散装货物的外形轮廓,并确定目标采集部位;其中,目标采集部位为与散装货物的外形轮廓的预设点的距离为预设距离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采集组件包括:扫描部件和摄像部件;待检物包括集装箱,集装箱上设有通气孔,目标采集部位包括设在集装箱上的通气孔;扫描部件用于对待检物进行扫描,获取待检物的外形轮廓的坐标信息;摄像部件用于在集装箱与摄像部件的距离达到预设摄像距离的情况下,采集集装箱的图像;图像识别部件用于根据待检物的外形轮廓的坐标信息,确定集装箱与摄像部件的距离,并根据集装箱的图像,确定通气孔的位置,作为目标采集部位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39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