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定粮食香气成分的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28491.4 | 申请日: | 2019-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414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赵莹;宋永泉;李振华;王瑞杰;姜洪;任芳;王洪尧;孙雪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粮油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16;G01N30/86 |
代理公司: | 北京锺维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9 | 代理人: | 黄利萍 |
地址: | 25010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粮食 香气 成分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定粮食香气成分的方法,用于对粮食的所属地域和所属年份进行鉴别,包括: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对不同地域和不同年份的粮食样品进行检测,得到样本数据;对样本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得到表征某个区域或某个年份的粮食的特征标记物,并基于分析结果建立相应的样本数据库;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对待测粮食样品进行检测,得到所述待测粮食样品的分析数据;将得到的待测粮食样品的分析数据与对应的样本数据库中的特征标记物进行比对,从而确定待测粮食样品的所属地域和/或所属年份。本发明能够简单快速地对粮食的产地和年份进行测定,无需对粮食样品进行化学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粮食香气成分的方法及其系统,属于分析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幅员辽阔,同一品种的粮食在不同地域种植,自身所含的风味物质存在差别,如何鉴别粮食产地、不同地域粮食风味的差别如何鉴别,一直是粮食行业面临的问题。
目前的测试风味物质的方法包括有人的感官鉴定(品尝)、仿照人感官的电子鼻的方法,仪器方面有报道采用气相、气相-质谱联用的检测方法。然而,感官鉴定和仿照人感官的电子鼻进行测定,效率低下并且会存在判断误差,采用气相、气相-质谱联用的方法都需要对样品进行一系列较复杂前处理过程。
因此,亟待需要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快速并且全面准确的测定粮食香气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定粮食香气成分的方法,该方法能全面、准确的测定粮食的香气成分(挥发性有机物)成分。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测定粮食香气成分的系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定粮食香气成分的方法,用于对粮食的所属地域和所属年份进行鉴别,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对不同地域和不同年份的粮食样品进行检测,得到GC-IMS样本数据,所述样本数据包括粮食样品中的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
对所述GC-IMS样本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得到表征属于某个区域或某个年份的粮食的特征标记物,并基于分析结果建立相应的GC-IMS样本数据库,包括粮食地域数据库和粮食年份数据库;
采用所述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对待测粮食样品进行检测,得到所述待测粮食样品的GC-IMS分析数据,包括待测粮食样品中的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
将得到的待测粮食样品的GC-IMS分析数据与对应的GC-IMS样本数据库中的特征标记物进行比对,从而确定所述待测粮食样品的所属地域和/或所属年份。
可选地,所述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的检测步骤包括:
称取预设量的待测样品置于顶空进样瓶中,其中,待测样品的质量与顶空进样瓶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为5g:20ml;
将所述顶空进样瓶在70℃~90℃的孵化温度下,以500rpm的搅拌速度孵化10~30min;
利用进样针从经孵化处理后的顶空进样瓶中抽取0.1~1ml的待测样品放入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中,实现挥发性物质的检测,其中,进样针温度比孵化温度高5℃;所述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的设置参数为:进样口温度为65-85℃;色谱柱采用毛细管色谱柱;载气为氮气;漂移管温度为40-50℃;气相色谱柱温度为50-70℃;进样口色谱柱转换器温度为60-80℃;色谱柱迁移管转换器温度为40-60℃;离子模式采用正离子模式。
可选地,所述粮食包括小麦、玉米、面粉和稻谷。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测定粮食香气成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对粮食的所属地域和所属年份进行鉴别,所述系统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粮油检测中心,未经山东省粮油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84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