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部件幂集和多尺度特征的行人重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22268.9 | 申请日: | 201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336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纪荣嵘;沈云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V20/52 | 分类号: | G06V20/52;G06V10/44;G06V10/56;G06V10/764;G06V10/774;G06K9/62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部件 尺度 特征 行人 识别 方法 | ||
一种基于部件幂集和多尺度特征的行人重识别方法,属于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初始化模型参数;2)输入训练图像到网络提取图像特征;3)计算训练图像的多尺度特征;4)枚举部件幂集并提取其特征;5)计算softmax交叉熵损失函数;6)计算triplet loss三元损失函数;7)计算组合排序模块的交叉熵损失函数;8)使用梯度下降算法更新模型参数;9)重复步骤2)~8)直到收敛;10)使用模型计算数据库里所有图像的特征向量;11)输入图像到模型中,获得目标的特征向量;12)计算目标和数据库图像的特征向量的欧氏距离;13)选择欧氏距离最近的数据库图像对应的行人身份作为最终检测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部件幂集和多尺度特征的行人重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在人的感知系统所获得的信息中,视觉信息大约占到80%~85%。图像与视频等相关的应用在国民日常生活的地位日益突出。图像处理学科既是科学领域中具有挑战性的理论研究方向,也是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应用技术。行人重识别(person re-identification)是近几年智能视频分析领域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属于在复杂视频环境下的图像处理和分析范畴,是许多监控和安防应用中的主要任务,并且在计算机视觉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行人重识别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判断图像或者视频序列中是否存在特定行人的技术。广泛被认为是一个图像检索的子问题。给定一个监控行人图像,检索跨设备下的该行人图像。在监控视频中,由于相机分辨率和拍摄角度的缘故,通常无法得到质量非常高的人脸图片。当人脸识别失效的情况下,行人重识别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替代品技术。行人重识别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就是跨摄像头,所以学术论文里评价性能的时候,是要检索出不同摄像头下的相同行人图片。行人重识别已经在学术界研究多年,但直到最近几年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才取得了非常巨大的突破。
行人重识别的研究面临着诸如图像分辨率低、视角变化、姿态变化、光线变化以及遮挡等带来的诸多挑战。比如,(1)监控视频的画面一般比较模糊,分辨率也比较低,所以利用人脸识别等方式无法进行重识别的工作,只能利用头部之外的人体外观信息进行识别,而不同行人的体型和衣着服饰有可能相同,这为行人重识别的准确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行人重识别的图像往往采自于不同的摄像机,由于拍摄场景、摄像参数不同,行人重识别工作一般存在光照变化及视角变化等问题,这导致同一个行人在不同摄像机下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行人的外貌特征可能比同一个人的外貌特征更相似;(3)进行重识别的行人图像可能拍摄于不同的时间,行人姿态、衣着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此外,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行人的外观特征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此外实际视频监控下的场景非常复杂,很多监控场景人流量大,场景复杂,画面很容易出现遮挡等情况,这种时候靠步态等特征就很难进行重识别。以上情况都给行人重识别的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目前的研究距离实际应用层面还有很大的距离。
相对于行人检测来说,行人重识别的研究还不算成熟,但早在1996年,就有学者关注行人重识别问题,在2006年,行人重识别的概念第一次在CVPR上提出后,相关的研究不断涌现。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行人重识别的研究。近些年,每年在国际顶级的会议以及顶级期刊上关于行人重识别的工作不在少数。2012年,第一个行人重识别研讨会在ECCV会议上召开;2013年,第一本行人重识别的专著出版了;2014年后,深度学习被应用到行人重识别领域;2016年,行人重识别迎来井喷式的增长,在各大计算机视觉的会议中出现了几十篇相关论文,尤其是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方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同时,相关数据集在不断地扩充,在各个数据集上的结果也获得很大的提升,到目前,行人重识别问题已成为计算机视觉的一个热点问题。
传统的行人重识别从特征提取和距离度量学习两个方面进行研究。2014年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尝试将行人重识别的研究与深度学习结合在一起,深度学习不仅应用于提取高层特征,也为度量学习的研究带来了革新。即使深度学习在规模较小的数据集上的结果没有很明显的提升,但随着研究方法的成熟以及较大规模的数据集的出现,深度学习在行人重识别领域越来越受研究者们青睐。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22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