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参类药材中抗凝药效成分的确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20148.5 | 申请日: | 201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41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任永申;杨光忠;艾娇;李燕;郑尧;梁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8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陈文斌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取物 备选峰 目标峰 凝血活性 药材样品 药材 色谱图 抗凝 灰色关联分析 成分提取 联用仪 质谱图 皂苷 种参 测试 配置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参类药材中抗凝药效成分的确定方法,本发明对多个参类药材样品进行皂苷成分提取,得到与各参类药材样品对应的第一提取物,通过液‑质联用仪分别对各第一提取物进行分析,得到与各第一提取物对应的色谱图,从所述色谱图中选取若干备选峰,从第一提取物中选取待处理提取物,配置待处理提取物的水溶液,对待处理提取物的水溶液进行凝血活性测试,对待处理提取物的水溶液中与各备选峰对应成分的含量及所述凝血活性测试结果进行灰色关联分析,以确定所述备选峰中具有药效的目标成分对应的目标峰,根据各目标峰对应的质谱图,确定各目标峰对应的目标成分。本发明方法可以高效、准确地确定参类药材中具有药效的成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参类药材中抗凝药效成分的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药效物质辨识一直是中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特别是中药普遍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的特点,在传统应用中也具有多规格等级、多功效取向的特点,这更增加了中药临床应用的复杂性和物质基础研究的难度。在中药临床应用中,常具有多种不同功效,这些功效可能截然相反或者是“双向调节”,这种现象,或出现在不同的规格等级下,或者表现在不同的用药剂量下,或者表现在不同的机体病症状态下;这就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特别是针对具体病症、具体用药环境下参加药效表达的具体物质,以期为更准确了解中药功效发挥的物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同科同属具有密切亲缘关系的植物均做药用,是中药一种特殊和高效的药物发现形式,在传统用药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总结得到的同科属植物药效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为中药临床用药比较辨识提高提供了丰富的临床依据。现代研究表明,同科属植物化学本底基本一致,功能主治近似,但各有差异。对每一个不同的药材,其功效具有相对的取向性的不同,这为基于信息差异的药效成分发现与辨识提供了一条不可多得的有效途径。譬如对于活性成分为近似相同的一类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同科同属植物,为了准确发现某一具体的化学成分在药效作用中的贡献与地位,急需一种高效的研究方法,以从极其繁杂的化学成分中寻找高效、特异、具有导向性的化学物质。
从传统功效上来看,五加科人参属药材基本上都具有“补”与“活”两种性质的功效,只是对于不同药物其侧重点不同,如人参与红参大补元气,三七散瘀止血,竹节参补虚强壮,珠子参为竹节参的近亲变种,二者功效近似。另外,在临床使用时,不同的剂量下各药物体现出来的活性各有差异,比如,人参低剂量体现出一定的活血作用,高剂量活性功能基本消失;三七低剂量止血作用更强,中、高剂量活血作用更显著。此外,在使用方法上,也可能导致功效发挥的差异,比如超声波法比传统水煎法、醇提法、微波提取法效果更好,醇提取比水提效果更好。这些临床功效表现的差异,归根结底还可能主要来源于药效成分组组成差异和含量差异,对于化学本底基本一致的同科同属植物,在化学成分基本相似的基础上,通过对化学成分差异的比较研究,找寻各药物对应功效侧重的特异性药效物质或者引导性物质,准确辨识这些成分,对于进一步明确针对不同功效目的下的主要药效物质组成,对临床准确选药、合理用药、精准分析控制都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参类药材中抗凝药效成分的确定方法,旨在解决中药成分复杂,难以确定具有药效的具体成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参类药材中抗凝药效成分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分别对多个参类药材样品进行皂苷成分提取,得到与各参类药材样品对应的第一提取物,其中所述参类药材样品属于不同品种;
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对各第一提取物进行分析,得到与各第一提取物分别对应的色谱图;
从所述色谱图中选取若干备选峰;
从所述第一提取物中选取待处理提取物,配置所述待处理提取物的水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民族大学,未经中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01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