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沙障进行防风固沙的生态系统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719683.9 申请日: 2019-08-06
公开(公告)号: CN111593720A 公开(公告)日: 2020-08-28
发明(设计)人: 高吉喜;王燕;杨伟超;邹长新;徐德琳;李伟;金宇;李海东;王涛;王丽霞;张琨;林乃峰;曹秉帅;闫瑞强 申请(专利权)人: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E02D3/00 分类号: E02D3/00
代理公司: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代理人: 刘子钰
地址: 210000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通过 进行 防风 固沙 生态系统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沙障进行防风固沙的生态系统,包括呈矩形分布的围栏,所述的围栏内部设置有多排挡风墙,挡风墙内侧间隔一定行距分布有多排沙障,每一排沙障相隔一定行距设置有另一个沙障;所述的沙障上方设有用于收集水蒸气的冷凝器。本发明的一种通过沙障进行防风固沙的生态系统,使用多年生芦苇制作沙障,便于制作,设置的数值能够保证防风固沙的最佳效果,对退化草场的防风固沙具有积极意义,墙体上设置的第一挡风片相对水平方向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使得部分风沙可通过第一挡风片之间的空隙透过,有效降低迎风面风沙的堆积势能,减弱沙粒堆积对墙体挡风效能的不利影响,从而提升挡风墙的长期效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风固沙的生态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沙障进行防风固沙的生态系统。

背景技术

土地荒漠化依然是当前世界上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中最严重问题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是脆弱的生态环境发生严重退化的重要反映。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于旱化严重,湿地萎缩,小的河流、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以及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致使植被覆盖度降低、树木死亡等,导致沙漠化的局部发展。目前全世界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全球荒漠化面积达3600万平方公里,有约10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尽管各国人民都在不断同荒漠化进行抗争,但荒漠化仍以每年5-7万km2的速度扩大。我国是世界范围内受荒漠化影响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其广阔的干旱、半干早及部分湿润地区存在着严重的土地荒漠化现象。据《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截至201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115.93万公顷,,占荒漠化监测区面积的78.45%,占国土总面积的27.20%,其中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18263.46万公顷,占荒漠化土地面积的69.93%。全国沙化土地面积17211.75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7.93%。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国主要是由风蚀引起的荒漠化土地,风蚀防治是沙漠化治理的主要内容。风蚀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大气环流、天气条件和地表条件的影响。在目前的条件下,我们还无法控制大气环流和天气条件,所以我们只能采取措施来控制近地表土壤风蚀的形成,来减少其发生的次数,以减轻由近地表上壤风蚀造成的损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沙障进行防风固沙的生态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过沙障进行防风固沙的生态系统,包括呈矩形分布的围栏,所述的围栏内部设置有多排挡风墙,挡风墙内侧间隔一定行距分布有多排沙障,每一排沙障相隔一定行距设置有另一个沙障;所述的沙障上方设有用于收集水蒸气的冷凝器;所述的挡风墙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部垂直设立有墙体,所述的墙体顶部与底座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位于墙体迎风面一侧设置有防护网;所述的墙体包括至少两个与所述底座垂直连接的支柱和横向设置于所述支柱之间的第一挡风片,所述第一挡风片与水平方向呈倾斜角度;所述的行距根据单排理想涡列模型,利用经典流体力学方法的分析,定量分析出了露出草头高度h0与最大间距l之间的对应关系,计算公式为:其中λ0为沿程损失系数。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技术方案基础之上,所述的沙障的露出草头高度为30厘米时,行距l为162厘米。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技术方案基础之上,所述第一挡风片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为30°-60°,优选为35°-55°,进一步优选为40°-50°。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技术方案基础之上,相邻的所述支柱的同一高度处均设有开口卡槽,所述开口卡槽相对的两个槽面平行设置,且其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挡风片的倾斜角度相对应,所述第一挡风片通过所述开口卡槽与所述支柱连接。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技术方案基础之上,相邻的所述支柱之间还横向设有第二挡风片,且所述第二挡风片沿水平方向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技术方案基础之上,相邻的所述支柱的同一高度处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挡风片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支柱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96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