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沙障进行防风固沙的生态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19683.9 | 申请日: | 2019-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3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 发明(设计)人: | 高吉喜;王燕;杨伟超;邹长新;徐德琳;李伟;金宇;李海东;王涛;王丽霞;张琨;林乃峰;曹秉帅;闫瑞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刘子钰 |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进行 防风 固沙 生态系统 | ||
1.一种通过沙障进行防风固沙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矩形分布的围栏,所述的围栏内部设置有多排挡风墙,挡风墙内侧间隔一定行距分布有多排沙障,每一排沙障相隔一定行距设置有另一个沙障;所述的沙障上方设有用于收集水蒸气的冷凝器;所述的挡风墙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部垂直设立有墙体,所述的墙体顶部与底座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位于墙体迎风面一侧设置有防护网;所述的墙体包括至少两个与所述底座垂直连接的支柱和横向设置于所述支柱之间的第一挡风片,所述第一挡风片与水平方向呈倾斜角度;所述的行距根据单排理想涡列模型,利用经典流体力学方法的分析,定量分析出了露出草头高度h0与最大间距l之间的对应关系,计算公式为:其中λ0为沿程损失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沙障进行防风固沙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沙障的露出草头高度为30厘米时,行距l为162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沙障进行防风固沙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风片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为30°-60°,优选为35°-55°,进一步优选为40°-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沙障进行防风固沙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支柱的同一高度处均设有开口卡槽,所述开口卡槽相对的两个槽面平行设置,且其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挡风片的倾斜角度相对应,所述第一挡风片通过所述开口卡槽与所述支柱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沙障进行防风固沙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支柱之间还横向设有第二挡风片,且所述第二挡风片沿水平方向垂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通过沙障进行防风固沙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支柱的同一高度处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挡风片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支柱连接;
和/或,若干个所述第一挡风片和所述第二挡风片均沿所述支柱的纵向排布,所述支柱的底部至支柱的五分之二高度处排布有所述第二挡风片,所述支柱的其余部分排布有所述第一挡风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沙障进行防风固沙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的孔隙率为5-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沙障进行防风固沙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的迎风侧和背风侧均设置有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柱顶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沙障进行防风固沙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的高度小于所述底座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沙障进行防风固沙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风墙在背风侧设有固沙区;所述固沙区栽种有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通过沙障进行防风固沙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草本植物包括披碱草、冰草或羊草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和/或,所述木本植物为灌木植物,包括小叶锦鸡儿和/或杨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沙障进行防风固沙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网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材质,固沙网孔隙度为45-70%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沙障进行防风固沙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风墙为1.5m高条形孔挡风墙,挡风墙等距分布在围栏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968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