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墩身钢筋接高施工的轨道式接高架装置及其接高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17101.3 | 申请日: | 201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4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赵成立;邹振;李冰;张宏刚;王学申;商哲儒;吴志强;马金强;陈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6 | 分类号: | E04G21/16;E04C5/16;E01D21/00;B66C1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管高峰;刘小彬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芜湖市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高 轨道式 接高施工 钢筋 墩身钢筋 施工环境条件 连接器 施工安全性 电动葫芦 定向移动 方向移动 加工方便 行走轨道 钢筋件 工字形 上移动 支撑架 工段 墩身 高墩 耗材 接长 竖向 套筒 底座 吊装 备用 疲劳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用于墩身钢筋接高施工的轨道式接高架装置及其接高方法,解决现有技术高墩钢筋无法在空间上进行定向移动,在接高施工中接长困难、工人易疲劳、效率低和安全性低的问题。本发明轨道式接高架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架、工字形行走轨道、电动葫芦、连接器、钢筋件和套筒。本发明接高方法主要为先设计制作轨道式接高架装置并安装该装置,再在竖向方向移动钢筋,然后在水平方向上移动钢筋,之后接高安装待接高钢筋,当按此法将墩身同一工段处所有钢筋完成接高后将轨道式接高架装置吊装至地面备用。本发明轨道式接高架装置可以很好的完成墩身钢筋的接高工作,受施工环境条件影响小,加工方便,耗材少,操作简单,接高施工效率高,施工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墩身钢筋接高施工的轨道式接高架装置及其接高方法,尤其涉及适用于高墩钢筋定向快速转运接长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钢筋接高施工多采用人工搬运安装的形式。其施工流程为:先将主筋利用塔吊运至施工平台,然后由工人利用墩身内的劲性骨架作为平台进行安装,1人在爬架平台递送,其余3人在劲性骨架的不同层平台间进行接放主筋,最后主筋底部用套筒连接,主筋悬出部分用扎丝绑扎在劲性骨架的定位钢筋上,这样就完成1根主筋接长工作
根据对传统施工工艺分析,目前的施工工艺存在的缺点为:钢筋接长施工困难,整个施工过程全部依靠人力完成钢筋接长工作,操作空间小,难度大;工程量大且施工效率低,一般高墩身使用主筋数量多,直径大,单重高,人工安装效率慢,至少需要4人同时合作才可完成1根主筋安装工作;工人易疲劳且施工安全性低,长时间重复相同工作,工人易产生疲劳,而且全部是高空作业,安全风险高。
因此,设计一款用于墩身钢筋接高施工的轨道式接高架装置及其接高方法,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成为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用于墩身钢筋接高施工的轨道式接高架装置及其接高方法,解决现有技术高墩钢筋无法在空间上进行定向移动,在施工中钢筋接长困难、工人易疲劳、钢筋接高效率低、以及接高时安全性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墩身钢筋接高施工的轨道式接高架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墩身四周内劲性骨架中间位置的底座,等距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架,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的工字形行走轨道,安装于所述工字形行走轨道上并可沿着所述工字形行走轨道自由行走的电动葫芦,以及固定连接于电动葫芦起吊端上用于与被提升钢筋相连接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固定于所述电动葫芦起吊端上并周身车有螺纹的钢筋件、以及螺纹连接于所述钢筋件上的套筒,所述钢筋件与被提升钢筋的规格尺寸相一致,并且位于所述套筒内钢筋件的长度为套筒全长的一半。一般来说,相邻两个支撑架之间的间距为1.8m,然而在实际实施时,可根据墩身截面进行相应的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为若干根型钢焊接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工字形行走轨道为若干段工字钢平滑连接而成。
具体地说,所述支撑架包括呈T形的T形支架,所述T形支架包括底部焊接于所述底座的顶面上并呈竖直分布的第一支撑柱,以及水平焊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柱顶部的双向悬臂梁,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部与所述双向悬臂梁的底面中央相焊接,所述双向悬臂梁的底面两端分别焊接有一条呈水平分布的所述工字形行走轨道。一般来说,相邻所述T形支架之间的间距为1.8m,然而在实际实施时,可根据墩身截面进行相应的调整。
具体地说,所述支撑架包括呈倒L形的倒L形支架,相邻所述倒L形支架之间的间距为1.8m,所述倒L形支架包括底部焊接于所述底座的顶面上并呈竖直分布的第二支撑柱,以及水平焊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柱顶部的单向悬臂梁,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顶部与所述单向悬臂梁的底面一端相焊接,并且所有所述单向悬臂梁均位于墩身的内侧,所述工字形行走轨道水平焊接于所述单向悬臂梁的底面另一端。一般来说,相邻所述倒L形支架之间的间距为1.8m,然而在实际实施时,可根据墩身截面进行相应的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71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稳抓取的建筑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液压桁架扣件组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