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叶木通花茶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15120.2 | 申请日: | 2019-08-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3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 发明(设计)人: | 钟凤林;尚春雨;黄晨馨;孙笠维;王宇航;许茹;林义章;何晓丽;段炼;陈伟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饶文君;蔡学俊 |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花苞 木通 花茶 浸泡 蜂蜜 冻干 腌渍 洗净 制备 真空冷冻干燥 制备技术领域 充分混合 高温加热 花茶产品 防腐剂 混合物 备料 耗能 蒸干 蒸发 采摘 保存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叶木通花茶的制备方法,属于花茶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备料:将采摘的三叶木通花苞洗净,用70℃的热水淋烫;浸泡:将洗净的花苞浸泡于溶液A中4~5h,浸泡温度16~24℃;腌渍:将浸泡后的花苞进行高温加热,收集蒸发的花茶液体B待用,然后将蒸干后的三叶木通花苞浸泡在蜂蜜中进行腌渍;冻干:将腌渍好的三叶木通花苞与蜂蜜进行冻干;放置:将冻干的三叶木通花苞与蜂蜜加入制成的花茶液体B内,充分混合搅拌,放置60min,放置温度为25℃;干燥:将制成的混合物进行真空干燥或真空冷冻干燥,包装得三叶木通花茶产品。该方法步骤简单、操作性强、保存时间长、不添加防腐剂、耗能低、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花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叶木通花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古代我国就兴起了饮用花茶的习惯,但由于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制备方法,传统三叶木通花茶的制作方法主要时通过杀青、干燥,这样生产出的花茶外形不美观,花茶口感多带有鲜明的地区特色。众所周知,限制花茶生产和产能的主要因素是鲜花,主要是由于鲜花花期对花茶生产影响大、鲜花产量波动幅度大,花期时鲜花产量高,但由于鲜花不易保存且人工对鲜花处理能力有限等原因势必浪费大量质量良好的鲜花;其次花茶加工过程能源利用率低,造成能源损耗大;上述因素均制约了花茶的加工,使得能耗增加,增加了加工成本。
现有的三叶木通花荼加工工艺由于对工艺的参数选择不够合理,无法获得质量高、养生效果好的三叶木通花荼,且现有的加工工艺使得花朵在加工过程中香气流失严重,导致制成的三叶木通花荼香味不足。因此,发明一种三叶木通花荼加工工艺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三叶木通花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有效缩短了加工时间,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叶木通花茶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具体步骤:
1)备料:摘取即将开放的三叶木通花苞,将花苞洗净,用70℃的热水淋烫,再蒸干杀菌;
2)浸泡:将步骤1)蒸干的花苞浸泡于溶液A中4~5h,浸泡温度16~24℃;
3)腌渍:将步骤2)浸泡后的花苞进行蒸馏,将蒸馏得到的花茶液体B冷凝后收集待用,然后将蒸馏后的三叶木通花苞浸泡在蜂蜜中进行腌渍;
4)冻干:将步骤 3)腌渍好的三叶木通花苞与蜂蜜一同进行冻干;
5)放置:将步骤4)冻干的三叶木通花苞与蜂蜜加入到收集的花茶液体B内,充分混合搅拌,放置60min,放置温度为25℃;
6)干燥:将步骤5)制成的混合物进行真空干燥或真空冷冻干燥,制成块状体,然后包装成袋,得三叶木通花茶产品。
优选的,步骤2)中)蒸干的花苞浸泡于溶液A中4.75h。
上述步骤3)所述浸泡后的花苞进行蒸馏的温度为85℃~125℃,时间为15min~20min。
优选的,步骤3)中浸泡后的花苞进行蒸馏的温度为105°C。
上述步骤3)所述将蒸馏后的三叶木通花苞浸泡在蜂蜜中腌渍,每1g花苞用蜂蜜1ml腌渍,腌渍时间设置为5~9天,腌渍温度为20~25℃。
优选的,上述步骤3)所述将蒸馏后的三叶木通花苞浸泡在蜂蜜中腌渍,腌渍时间设置为7天,腌渍温度为22℃。
所述溶液A,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葡萄籽35份、新鲜柠檬7份。
所述的溶液A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新鲜柠檬洗净去籽后捣碎、将葡萄籽粉碎,将两者均匀混合,加入5倍混合物质量的2wt%的甘油,75°C回流提取2.5h,得到提取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51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