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黑色素材发酵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其用于增加抗氧化活性及保护眼睛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12008.3 | 申请日: | 2019-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48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林咏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江生医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44 | 分类号: | A61K36/44;A61P27/02;A61P2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康律师事务所 11805 | 代理人: | 梁挥;曾学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黑色 素材 发酵 及其 制备 方法 与其 用于 增加 氧化 活性 保护 眼睛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发酵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黑色素材发酵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其用于增加抗氧化活性及保护眼睛的用途,能有效增加抗氧化活性、预防视网膜细胞受及蓝光的伤害、增加眼睛调节灵活度、改善眼睛疲劳状况、及改善视力模糊的状况,其中该黑色素材发酵物,是由一黑芝麻、一黑枣、及一黑醋栗所组成的混合物以酵母菌、乳酸杆菌、及醋酸杆菌进行三段式发酵所制得。
本案要求中国台湾优先权,优先权号108100576,优先权日为2019年1月7日,但菌种DSM 33108不要求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酵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黑色素材发酵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其用于增加抗氧化活性及保护眼睛的用途。
背景技术
人类眼睛可感受到的光线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为390-700nm,其中波长主峰在425-475nm的蓝光,为可见光中能量最强的光。蓝光具有较短的波长而容易在形成视力时发生散射,导致眼睛需更用力聚焦而无法放松,因此长时间照射蓝光容易导致眼睛的视物影像对比、以及清晰度降低,而增加眼睛疲劳感;且蓝光无法被角膜与水晶体吸收而可直达视网膜,会破坏视网膜细胞内分子的结构,可能导致视网膜细胞损伤甚至凋亡,且长期于高能量的蓝光的刺激下,亦可能会使代谢物沉积在组织中,或长出微血管修补受损组织,进而产生缺氧性的血管不正常新生,并造成如黄斑部病变等相关眼睛疾病,严重可能导致失明。
尤其在现代人经常性地使用手机、平板计算机等3C产品的状况下,大幅的增加眼睛照射蓝光的机会,其中这些产品的屏幕皆以发射高能量蓝光的发光二极管为光源,因此使得眼睛受到蓝光伤害及刺激的比例增加。其中,许多眼睛疾病的初期症状是视力模糊,民众常认为只是眼睛疲劳,而无感地继续用眼,等到完全看不见视力已受损,且大部分伤及视力的眼睛疾病是无法回复,只能维持发现时的视力,或减缓日后恶化的速度。
综上所述,为了蓝光对视网膜造成的损伤,以及预防相关眼睛疾病的发生,开发一种可以降低蓝光所造成的黄斑部病变、改善大量血管生长所引起的眼疾以及改善眼睛疲劳、视力模糊、及提升眼周肌肉调节灵活度的产品,着实有其必要性。
发明内容
缘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提供一种黑色素材发酵物,其中该黑色素材是由一黑芝麻、一黑枣、及一黑醋栗所组成的混合物,且该黑色素材发酵物是经由一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一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及一醋酸杆菌(Acetobacter aceti)依序进行发酵而获得。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如前所述的黑色素材发酵物用于制备一保护眼睛的组合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如前所述的黑色素材发酵物用于制备一提升抗氧化活性的组合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黑色素材发酵物的制造方法,是包含:将一黑色素材经由一酵母菌、一乳酸杆菌、及一醋酸杆菌依序进行三阶段发酵而获得,其中该黑色素材是由一黑芝麻、一黑枣及一黑醋栗以所组成。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酵母菌的添加量为8x109-1.2x1010cfu/g、该乳酸杆菌的添加量为8x1010-1.2x1011cfu/g、该醋酸杆菌的添加量为8x108-1.2x109cfu/g;且该酵母菌是BCRC20271的菌株、该乳酸杆菌是保藏编号DSM 33108的菌株、该醋酸杆菌是BCRC12324的菌株;该黑色素材经该酵母菌、该乳酸杆菌、及该醋酸杆菌的发酵时间比为0.83-1:1-3:3-10。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该保护眼睛是预防视网膜细胞受蓝光伤害。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该保护眼睛是增加眼睛调节灵活度、改善眼睛疲劳状况、及/或改善视力模糊,且该黑色素材发酵物的有效剂量为每日至少3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江生医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江生医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20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