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充电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03061.7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78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曾紫微;谭志成;吴超睿;李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8 | 分类号: | B60L5/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刘继昂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轨道交通 系统 充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充电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轨道和沿轨道行驶的车辆,充电系统包括取流器、授流器、信号接触器和信号采集器,取流器设于车辆,授流器设于轨道且适于与取流器电连接,信号接触器设于车辆,信号采集器设于轨道且构造成适于与信号接触器接触式电连接以采集信号,信号采集器与授流器通信,以使授流器根据信号采集器采集的信号对车辆充电。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充电系统,结构简单、信号传输稳定,便于提升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充电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轨道车辆例如有轨电车通过充电刀和充电槽的配合进行充电,充电槽安装在轨道梁上,充电槽为两片不锈钢片通过伸缩机构固定在绝缘外壳上,充电刀安装在车辆上,充电刀为铜质刀片状结构,在车辆进站或进入车辆段充电位后将充电刀顺利导入充电槽。
然而,充电刀和充电槽之间会产生刚性碰撞和摩擦,使得车辆在行驶 过程中噪音较大,而且槽型轨道梁对噪音还具有放大作用,乘客体验欠佳;而且充电槽的不锈钢片通过伸缩机构固定在 绝缘外壳上,使得充电槽的横向尺寸大,从而在安装完充电槽后,无法在轨道梁旁设置其他信号设备,使得车地通讯只能通过无线传输,信号传输不稳定。
此外,车辆停站后需运维人员在车站内手动操作给车辆充电,自动化程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充电系统,所述充电系统结构简单、信号传输稳定,便于提升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成本。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充电系统的轨道交通系统。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充电系统,所述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轨道和沿所述轨道行驶的车辆,所述充电系统包括:取流器,所述取流器设于所述车辆;授流器,所述授流器设于所述轨道且适于与所述取流器电连接;信号接触器,所述信号接触器设于所述车辆;信号采集器,所述信号采集器设于所述轨道且构造成适于与所述信号接触器接触式电连接以采集信号,所述信号采集器与所述授流器通信,以使所述授流器根据所述信号采集器采集的信号对所述车辆充电。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充电系统,结构简单,提升了电池管理系统与授流器之间信号传输的抗干扰性,保证车地通讯的信号传输稳定、准确;而且充电系统无需运维人员手动操作,提升了充电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了人工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信号采集器包括沿所述轨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 canH端和canL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信号采集器还包括设在所述canH端和所述canL端之间的can0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信号采集器适于设在所述轨道的两个轨道梁之间且靠近其中一个所述轨道梁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授流器包括正授流轨和负授流轨,所述正授流轨和所述负授流轨分别设在所述轨道的两个轨道梁的内侧面上,且所述正授流轨和所述负授流轨的设置高度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一个所述授流器与一个所述信号采集器构成一组充电组,所述充电系统至少包括第一充电组和第二充电组两个所述充电组,所述第一充电组和所述第二充电组沿所述轨道的直线轨道段间隔设置且中心对称。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信号接触器适于设在所述车辆的转向架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取流器包括正取流机构和负取流机构,且适于设在所述车辆的转向架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负取流机构、所述正取流机构以及所述信号接触器的结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30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