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门系统和其控制方法以及具有其的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97567.1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30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丁磊;杨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人运通(上海)新能源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铸成律师事务所 11313 | 代理人: | 包莉莉;武晨燕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门 开口 车门系统 侧窗 门洞 车体 顶门 开闭 门体 升降 乘客上下车 侧窗安装 门体关闭 门体开闭 侧边缘 顶边缘 无边框 侧围 车门 汽车 乘客 视野 配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门系统和其控制方法以及具有其的汽车,车门系统安装于车体,包括:顶门,顶门开闭车体的顶部的顶门门洞;侧门,侧门开闭车体的侧围的侧门门洞,侧门包括侧门门体和侧窗,侧门门洞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侧门门体开闭第一开口,侧窗安装于侧门门体上,侧窗的顶边缘和侧边缘均被配置为无边框,侧窗能够相对侧门门体升降,侧门门体关闭第一开口时,侧窗升降以开闭第二开口;其中,第二开口位于第一开口的上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门系统,车门的打开方式多样化,可以满足乘客的多种使用需求,并方便驾驶员或乘客上下车,且能提供较大的视野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门系统和其控制方法以及具有其的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已经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从乘用车造型趋势来看,车身低矮化有利于减少风阻和增加稳定性,但是将会导致乘客进出车辆不方便。以车身低矮的超级跑车为例,各生产厂家都在探索新颖的开门形式以解决上述问题。相关技术中的具有蝴蝶门、顶罩门、鸥翼门和鹰翼门的汽车,因为门的顶部结构和侧部结构相连接,需要顶部和侧部同时打开才能实现车门开启,在雨雪天气开启车门时,雨雪容易从开启的顶部进入车体内。进一步地,顶门上常会形成积水,在雨雪天气后启动顶门打开顶门门洞时,积水通常会从顶门与顶门门洞的边缘的位置进入车体内,对车体内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门系统和其控制方法以及具有其的汽车,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门系统,包括:顶门,所述顶门开闭车体的顶部的顶门门洞;侧门,所述侧门开闭车体的侧围的侧门门洞,所述侧门包括侧门门体和侧窗,所述侧门门洞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侧门门体开闭所述第一开口,所述侧窗安装于所述侧门门体上,所述侧窗的顶边缘和侧边缘均被配置为无边框,所述侧窗能够相对所述侧门门体升降;所述侧门门体关闭所述第一开口时,所述侧窗升降以开闭所述第二开口;其中,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上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顶门具有与所述侧窗的顶边缘相配合的第一边沿,所述第一边沿上安装有密封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顶门门洞和所述侧门门洞连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侧门门洞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侧门门洞和第二侧门门洞;所述侧门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侧门和第二侧门,所述第一侧门用于开闭所述第一侧门门洞,所述第二侧门用于开闭所述第二侧门门洞;所述顶门门洞与所述第一侧门门洞连通,所述顶门与第二侧门门洞的顶边缘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顶门门洞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顶门门洞和第二顶门门洞,所述侧门门洞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侧门门洞和第二侧门门洞,所述第一顶门门洞和所述第一侧门门洞连通,所述第二顶门门洞和所述第二侧门门洞连通;所述侧门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侧门和第二侧门,所述第一侧门用于开闭所述第一侧门门洞,所述第二侧门用于开闭所述第二侧门门洞;所述顶门包括第一顶门和第二顶门,所述第一顶门用于单独开闭所述第一顶门门洞,所述第二顶门用于单独开闭所述第二顶门门洞。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车门系统还包括第一前门和第二前门,所述第一前门位于所述车体的头部和所述第一侧门之间,所述第二前门位于所述车体的头部和所述第二侧门之间;其中,所述第一侧门与所述第一前门的打开方向相同或相反,所述第二侧门与所述第二前门的打开方向相同或相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顶门门洞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顶门门洞和第二顶门门洞,以及对称设置的第三顶门门洞和第四顶门门洞,所述侧门门洞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侧门门洞和第二侧门门洞,以及对称设置的第三侧门门洞和第四侧门门洞;所述顶门包括与所述第一顶门门洞、所述第二顶门门洞、所述第三顶门门洞和所述第四顶门门洞分别对应设置的第一顶门、第二顶门、第三顶门和第四顶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人运通(上海)新能源驱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人运通(上海)新能源驱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75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转侧开车门驱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天窗清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