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碎石铺设整平船升降框架建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95995.0 | 申请日: | 201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853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徐锐;季秋兵;吴正峰;沈鹏鹏;施浩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振华重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7/00 | 分类号: | E02B17/00;E02B1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26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碎石 铺设 整平船 升降 框架 建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碎石铺设整平船升降框架建造方法,先将升降框架划分为一个上导向单元、两个抬升单元、两个圆筒体单元,其中抬升单元又包括抬升单元上段、抬升单元下段,然后,分别独立建造加工各个单元,最后在船台搭载合拢。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根据升降框架结构特点,通过制作流程的优化,将升降框架划分为五个单元建造,每个阶段均在专用工位上进行,针对每个阶段的制作特点,加放了焊接收缩余量及反变形,以及制定了专用焊接顺序,以确保桩腿焊后筒体及齿条尺寸均满足图纸公差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工程及船舶建造方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碎石铺设整平船升降框架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海底隧道施工建设中,沉管基础整平是必不可少的施工工艺,传统的人工整平作业已无法满足水下建设需求,作为关键工序的抛石基床整平,一直是困扰海底隧道施工作业的关键难题。碎石整平船是基础整平不可或缺的核心装备,其设计作业寿命长达2000小时,这一作业时长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其特殊部件如桩腿、升降系统等。
升降框架结构负责桩腿插桩、拔桩和定位整个平台,是整个船体垂向移动以及准确定位的关键部件。当碎石整平船实施作业的时候,需通过升降机构将船体举升到海面以上安全高度,移位时,通过升降机构将船体降至水面,桩腿升起,船体就像驳船,可由拖轮把它拖移到新的工作区域。由此可见升降机构系统在碎石整平船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碎石铺设整平船关键结构之一,升降框架结构建造存在诸多制作难点:
1、升降框架结构板材厚且强度高、70%焊缝需全熔透、焊接空间小,焊接的难度很大,焊接容易产生应力和变形。
2、高强钢的焊接,需严格按照WPS要求做好预热、层间温度控制及保温工作,选用恰当的电流电压。
3、焊接变形的控制:充分利用工装及胎架、预放反变形、加放焊接收缩余量,以及制定合理装配和焊接顺序等。
4、建造完成后要进行机加工及机械设备安装,其建造和安装精度要求高。
因此,研发一种施工环境好、方便焊接、制作精度高、能够提高焊接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碎石整平船升降框架结构建造方法势在必行。经检索有关文献,未发现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环境好、方便焊接、合拢精度高、能够提高焊接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碎石铺设整平船升降框架建造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碎石铺设整平船升降框架建造方法,其创新点在于:建造方法为:先将升降框架划分为一个上导向单元、两个抬升单元、两个圆筒体单元,其中抬升单元又包括抬升单元上段、抬升单元下段,然后,分别独立建造加工各个单元,最后在船台搭载合拢。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框架的建造具体为:
a)抬升单元上段制作:抬升单元上段包括一对对称分布的抬升分段,两个抬升分段相对分布,且两个抬升分段相邻的一侧均呈与圆筒体单元相贴合的弧形面,所述抬升分段包括三层并列分布的钢套组件以及将各层钢套组件连接的侧板,钢套组件包括盖板以及设置于盖板上的钢套,盖板上具有容钢套安装的钢套孔,所述盖板上还安装有抗剪块,在侧板与盖板之间还设置有将各个钢套孔一一分隔的隔板,所述隔板包括水平隔板、位于内部的内部隔板以及暴露在外的外部隔板,所述侧板上还设置有若干观察孔,抬升单元上段的制作采用侧造法,依次进行抬升单元上段拼板划线、小组、中组、焊接;
b)抬升单元下段制作:抬升单元下段的结构与抬升单元上段的结构相似,在构成抬升单元下段的抬升分段中,在其中一个侧板上还安装有油缸支座,所述油缸支座一共有两个,位于侧板的两侧,在侧板与盖板之间还设置有内部纵向立板,抬升单元下段的制作同样采用侧造法,依次进行抬升单元下段拼板划线、小组、中组、焊接、机加工,其中机加工专用于油缸支座的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振华重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通振华重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59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