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跨越运营地铁隧道的大面积地下空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90420.X | 申请日: | 2019-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3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 发明(设计)人: | 周竝;金国龙;刘建国;王勇;王鑫;李昀;袁坚;任家佳;汪贵平;林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17/04;E02D17/00 |
| 代理公司: | 31288 上海宣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邹蕾 |
| 地址: | 20006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区间隧道 施工过程 有效控制 隆起 沙箱 压载 底板 地铁区间隧道 地下空间结构 空间技术领域 周围环境影响 工作效率高 不利环境 沉降变形 底板结构 地铁隧道 地下结构 地下空间 动态控制 基坑开挖 软土地区 市政工程 天然地基 现浇结构 预制底板 下空间 排架 土体 外墙 现浇 卸荷 变形 地下 运营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地下空间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跨越运营地铁隧道的大面积地下空间结构,该地下空间采用天然地基,底板结构由预制底板与现浇底板两部分组成,梁、板、柱、外墙等均为现浇结构。特制沙箱在施工过程中既可作为压载使用,同时又可作为模板的排架使用,通过沙箱的泄沙孔能够动态控制压载量,保证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作用在区间隧道上的压力保持不变,能够有效控制坑底及地铁区间隧道的隆起、沉降变形,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工作效率高,工程风险低,尤其适用于软土地区,使地下空间基坑开挖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有效控制土体卸荷引起的区间隧道隆起变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地下空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跨越运营地铁隧道的大面积地下空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快速发展和轨道交通网络化的完善,已建地铁区间隧道与新建地下空间之间的空间矛盾日益突出,在运营地铁区间隧道上方进行地下空间开发的情况不断出现,给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土体卸荷隆起会引起下方地层移动,严重时将导致下卧隧道隆起并威胁地铁运营安全。地铁区间隧道正常运营的变形保护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其最终绝对位移不能超过10mm,变形曲率半径不小于15000m,相对弯曲不大于1/2500,这就给地下空间的设计及施工提出了巨大挑战。
目前,为减小区间隧道因上方土体卸荷引起隧道的隆起变形,一般在区间隧道周边采用门式地基加固,同时在隧道两侧设置抗隆桩,通过现浇梁板结构形成整体的抗浮体系,对地铁区间隧道的隆起进行控制。
但是现有技术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其施工周期长,工程进度慢,同时在进行地基加固及桩基等隐蔽工程施工时,施工过程对地铁区间隧道的扰动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越运营地铁隧道的大面积地下空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具备施工进度快,对地铁区间隧道影响小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跨越运营地铁隧道的大面积地下空间结构,该地下空间采用天然地基,底板结构由预制底板与现浇底板两部分组成,梁、板、柱、外墙等均为现浇结构。
优选的,采用间隔、分块的原则跳仓开挖土方,快速吊装预制底板,采用特制的沙箱压载在预制底板结构上,补偿土体开挖所造成的卸荷。
优选的,特制的沙箱结构在地下结构回筑过程中可作为模板排架。
优选的,在地下空间施工过程中通过沙箱上的泄沙孔分阶段控制沙箱内的沙量,以实现压载、卸载之间的动态平衡,控制地铁区间隧道因上方地下结构施工的卸载、压载所引起的隆起、沉降变形。
优选的,具体施工顺序按下述步骤进行:
(一)、基坑围护
按地下空间范围进行基坑围护,与地铁区间隧道垂直的两侧采用重力坝围护,与地铁区间隧道平行的两侧利用原有地下室围护结构,基坑内侧设置搅拌桩坑内加固,坑内加固底标高与区间隧道定保证3m净距,顶标高分别为地面及开挖面,根据轴网间隔分块布置;
(二)、预制底板分块划分
根据地下空间的轴网布置对预制底板分块进行划分,预制底板的平面尺寸四边均小于轴网1m以上;预制底板的厚度为底板总厚度的一半且不小于0.3m,预制底板下层钢筋根据主体结构要求进行设置,四边预留钢筋伸出,预制底板上层钢筋根据起吊要求进行设置,预制底板顶面及侧面凿毛处理;
(三)、土方开挖
根据地下空间结构的轴网布置将土方开挖施工分为若干个施工分块,采用间隔、分块的原则跳仓开挖土方,快速吊装预制底板,然后在预制底板上安放特制沙箱,随后在沙箱内灌沙(水)进行压载;
(四)、地下空间结构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04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