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分类垃圾箱远程控制系统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78012.2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6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于文钦;宋浩;于沛欣;井维泽;吕大伟;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方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00;B65F7/00;G06Q50/26;G07F7/00;G06F16/24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73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分类 垃圾箱 远程 控制系统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分来垃圾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智能分类垃圾箱远程控制的软件产品及软件方法。包括识别模块,对用户信息进行远程识别,并传输至远程控制端;存储模块,将传输的用户信息以及垃圾投放时间进行存储;显示模块,存储完成后,对可投放的垃圾类别进行显示;选择模块,对显示的垃圾类别进行选择;门体控制模块,根据所选择的垃圾类别,控制对应的垃圾箱门体开启;比较模块,将投放的垃圾与远程控制端的数据库中该类别垃圾进行比较;计算模块,计算投放垃圾重量及积分数量,并将计算结果发送于远程控制端及垃圾投放人。本发明通过远程控制自动实现垃圾的分类回收,用过积分兑换激励人们提高主动分类垃圾的意识和垃圾分类知识的正确掌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类垃圾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智能分类垃圾箱远程控制系统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垃圾越来越多,“垃圾围城”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目前,国内垃圾处理方式主要采用卫生填埋和焚烧发电的方法。卫生填 埋浪费大量土地资源,不考虑长久的发展,是一种短视行为;焚烧发电产生 大量有毒烟气,污染环境,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利用垃圾堆肥、垃圾热解和 气化技术产热、产气都是比较有前景的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方法,但这些方法要求必须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垃圾集中分类处理工作量大且垃 圾腐烂造成难以分类。目前普通的垃圾桶只是简单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没有垃圾投放指导、自动分类等功能,此外,垃圾桶是敞开体系散发异味污染大气,漂浮扬尘造成PM2 .5升高等。
我国从2000年开始推广垃圾分类制度,积极构建共享共治共建的城市治理新格局,18年间各地政府做出过各种针对当前“垃圾围城”及垃圾分类实施的各种尝试与倡导。随着以“互联网+”为引线的智能垃圾分类产业的崛起,智能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大产业线相连之后,其表现出的价值已经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关注。也就是说,“互联网+垃圾分类”的模式正在迎来一个发展黄金期,有望在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成为当红产业。
到了2018年,走过了初步试探阶段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产业即将迎来关键变局。积分兑换、日用品兑换以及无用废弃物变现等利好也是让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得以迅速铺开的原因。一个能方便快捷处理垃圾,并且从中获益的渠道,对于居民来说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有利无弊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实现垃圾的自动分类回收,用积分兑换激励人们主动提高垃圾分类的意识的智能分类垃圾箱远程控制系统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智能分类垃圾箱远程控制系统,包括,
识别模块,对用户信息进行远程识别,并传输至远程控制端;
存储模块,将传输的用户信息以及垃圾投放时间进行存储;
显示模块,存储完成后,对可投放的垃圾类别进行显示;
选择模块,对显示的垃圾类别进行选择;
门体控制模块,根据所选择的垃圾类别,控制对应的垃圾箱门体开启;
比较模块,将投放的垃圾与远程控制端的数据库中该类别垃圾进行比较,当比较结果正确,垃圾箱门体关闭,比较结果错误,进行语音播报提醒重新投递;
计算模块,计算投放垃圾重量及积分数量,并将计算结果发送并存储于远程控制端,同时将积分计算结果发送至垃圾投放人。
进一步的,还包括,
清洗模块,根据垃圾箱的清空状态,清洗垃圾箱;
挤压模块,根据所投放垃圾类别,对所投放的垃圾进行挤压;
灭火模块,根据垃圾箱的烟雾浓度,对垃圾箱进行灭火并发送报警信号至远程控制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方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方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80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