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曲轴箱通风控制方法以及曲轴箱通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77772.1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28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帅;马瑞瑄;张建凯;李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0 | 分类号: | F01M13/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张会强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曲轴 通风 控制 方法 以及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曲轴箱通风系统,该控制方法包括采集外部大气环境温度,当汽车处于高速大负荷工况时,若不低于第一环境温度阈值,使曲轴箱与空气滤清器的出口位置处的进气管连通,若不大于第二环境温度阈值,使曲轴箱与增压器的进气端壳体连通,以及若处于第二环境温度阈值和第一环境温度阈值之间,使曲轴箱与所述进气管以及所述进气端壳体均连通。本发明的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在低温发动机全负荷工况运行时,可使得曲轴箱通风管中的燃油蒸汽进入温度较高的增压器中,而不进入或少进入空气滤清器的出口位置处的进气管中,由此便可降低曲轴箱通风系统发生结冰的可能,而能够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同时本发明也涉及有基于该控制方法的曲轴箱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为满足日益严苛的汽车排放法规,目前汽油发动机一般均设置了曲轴箱通风系统,以把曲轴箱内未完全燃烧的燃油蒸汽再次引入进气歧管,并返回燃烧室烧掉,由此达到减少曲轴箱污染物排放和提供发动机经济性的目的。
在冬季寒冷地区、例如我国的东北,气温常常会低于零下30℃,此时发动机在运行中,特别是在全负荷工况时,从曲轴箱出来的热的燃油蒸汽在曲轴箱通风管内流动,并于空滤进气管交汇处积聚,当空滤进气管内的冷空气遇到来自曲轴箱中的热蒸汽时,便容易导致曲轴箱通风管和空滤进气管的交汇处结冰,进而堵塞曲轴箱通风管。若曲轴箱通风管被堵塞,会使得曲轴箱内的燃油蒸汽无法及时排出,长时间下便会使得曲轴箱内压力过高,从而造成发动机前后油封漏油,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油封脱落,损坏发动机。
为避免曲轴箱通风管因结冰而被堵塞,有的汽车厂家选择在曲轴箱通风系统中增加电加热装置,利用电加热装置的辅助加热,可有效的避免结冰问题的产生。但由于所增加的电加热装置一般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且不易维修,因而并未被大多数厂家所采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可在车辆于寒冷地区低温下运行时,降低曲轴箱通风系统结冰的可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曲轴箱通风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
采集外部大气环境温度;
当汽车处于高速大负荷工况时,若外部大气环境温度不低于第一环境温度阈值,则使曲轴箱与空气滤清器的出口位置处的进气管连通;
当汽车处于高速大负荷工况时,若外部大气环境温度不大于第二环境温度阈值,则使曲轴箱与增压器的进气端壳体连通;
当汽车处于高速大负荷工况时,若外部大气环境温度处于所述第二环境温度阈值和所述第一环境温度阈值之间,则使曲轴箱与所述空气滤清器的出口位置处的所述进气管以及所述增压器的进气端壳体均连通;
其中,所述第二环境温度阈值低于所述第一环境温度阈值。
进一步的,所述使曲轴箱与所述空气滤清器的出口位置处的所述进气管以及所述增压器的进气端壳体均连通包括:
若外部大气环境温度趋近于所述第一环境温度阈值,则使所述曲轴箱与所述空气滤清器的出口位置处的所述进气管之间的通风量增大,而使所述曲轴箱与所述增压器的进气端壳体之间的通风量减少,及至所述曲轴箱与所述空气滤清器的出口位置处的所述进气管之间为几近完全连通,而所述曲轴箱与所述增压器的进气端壳体之间的连通几近完全关闭;或者,
若外部大气环境温度趋近于所述第二环境温度阈值,则使所述曲轴箱与所述空气滤清器的出口位置处的所述进气管之间的通风量减少,而使所述曲轴箱与所述增压器的进气端壳体之间的通风量增大,及至所述曲轴箱与所述空气滤清器的出口位置处的所述进气管之间的连通几近完全关闭,而所述曲轴箱与所述增压器的进气端壳体之间为几近完全连通。
进一步的,该控制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77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