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作物的调控方法、装置、系统及通信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70773.3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6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马丽秋;李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7/02 | 分类号: | G05D27/02;A01G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陈丽宁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作物 调控 方法 装置 系统 通信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农作物的调控方法、装置、系统及通信设备,该农作物的调控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农作物的待识别图像;将所述待识别图像输入到预设的农作物识别模型中,得到表示所述目标农作物是否受到病虫害的识别结果;所述预设的农作物识别模型是利用选取的目标农作物数据集训练得到;将所述识别结果发送至第二通信设备,以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识别结果以及获取的气象数据和环境数据,确定对所述目标农作物的种植进行调控的控制策略。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实现智能地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识别和控制,从而相比于现有依靠人工检测农作物病虫害的方式,有助于及时发现病虫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作物的调控方法、装置、系统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是制约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农作物病虫害检测方面,主要是依靠人工检测,即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农作物生产情况进行现场勘查,现场检测农作物是否发生病害及病害种类。然而,这种依靠人工检测农作物病虫害的方式,由于病虫害通常需在肉眼可见的情况下才可能被发现,因此不利于农作物病虫害在发生的早期及时被发现,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农作物的调控方法、装置、系统及通信设备,以解决现有依靠人工检测农作物病虫害的方式不利于及时发现病虫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农作物的调控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包括:
获取目标农作物的待识别图像;
将所述待识别图像输入到预设的农作物识别模型中,得到表示所述目标农作物是否受到病虫害的识别结果;其中,所述预设的农作物识别模型是利用选取的目标农作物数据集训练得到;
将所述识别结果发送至第二通信设备,以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识别结果以及获取的气象数据和环境数据,确定对所述目标农作物的种植进行调控的控制策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农作物的调控方法,应用于第二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识别结果,其中,所述识别结果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将目标农作物的待识别图像输入到预设的农作物识别模型中得到的,所述预设的农作物识别模型是利用选取的目标农作物数据集训练得到,所述识别结果表示所述目标农作物是否受到病虫害;
从多个采集组件中获取所述目标农作物的环境数据;
获取所述目标农作物所在区域的未来气象数据;
根据所述识别结果、所述目标农作物的环境数据以及所述未来气象数据,确定对所述目标农作物的种植进行调控的控制策略。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农作物的调控装置,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农作物的待识别图像;
识别模块,用于将所述待识别图像输入到预设的农作物识别模型中,得到表示所述目标农作物是否受到病虫害的识别结果;其中,所述预设的农作物识别模型是利用选取的目标农作物数据集训练得到;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识别结果发送至第二通信设备,以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识别结果以及获取的气象数据和环境数据,确定对所述目标农作物的种植进行调控的控制策略。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农作物的调控装置,应用于第二通信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识别结果,其中,所述识别结果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将目标农作物的待识别图像输入到预设的农作物识别模型中得到的,所述预设的农作物识别模型是利用选取的目标农作物数据集训练得到,所述识别结果表示所述目标农作物是否受到病虫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07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